甘霞(通讯作者)
(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人民医院211751)
【摘要】目的比较采取两种不同腹壁切口剖宫产术疗效。方法根据切口的选择方式,将4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两组,即横切口组与对照组(纵切口组)各20例比较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术的手术疗效,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愈合率。结果横切口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横切口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式符合解剖生理,与纵切口术式相比较,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对于产妇具有美观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87-02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迄今已形成多种不同术式。本研究旨在比较采取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剖宫产术式的手术疗效。现予以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4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分为两组,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横切口组20例,年龄23~35岁,体重65.0~73.5kg,孕周37~42周;对照组20例,年龄24~33岁,体重66.2~75.5kg,孕周38~42周。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及手术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腹壁横切口术式进腹手术步骤:自耻骨联合上2横指行10~15cm切口,横行撕开并扩大脂肪层及前鞘层,钳夹切口上缘中线两侧腹直肌前鞘并提向脐方,钝性分离鞘膜与腹直肌粘连部分,暴露腹直肌至锥状肌顶部以上5~6cm,同法处理切口下缘的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达耻骨弓上缘,用剪刀沿腹白线剪开未分的粘连部,以垂直方向向两侧横向拉开腹直肌及腹膜外脂肪至相当于胎头径线大小,纵形剪开腹膜进腹。腹壁纵切口进腹步骤就不再赘述。
1.3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情况疼痛分级诊断标准[1]
①轻度:疼痛轻微,可忍受,基本不影响活动,不需要镇痛剂;②中度:疼痛较剧,活动受限,需要一般镇痛剂;③重度: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必须用强镇痛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剖宫产术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剖宫产术疗效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横切口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比较,横切口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切口疼痛经验和检验,横切口术后24h切口疼痛减轻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往我国剖宫产手术一直沿用常规腹部手术的纵形切口术式,术后易留有疤痕。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与传统腹壁纵切口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横形切开皮肤、横形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和腹直肌前鞘以及两侧筋膜层,所以出血少,打开腹膜后手术步骤与纵切口剖宫产术相同。腹壁的疼痛感觉主要来自于皮肤,由于腹壁横切口,感觉神经被切断的相对较少,所以疼痛感比纵切口略轻。术后有50%以上的患者不需要使用止痛剂,这可能与横切口损伤感觉神经很少有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验和检验,横切口术后24h切口疼痛减轻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横切口采用皮下脂肪撕开延长切口以及与腹壁纵切口一样纵向分离腹直肌的方法,对于行走于腹直肌后的腹壁下动、静脉及其分支干扰小,出血少。采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剂应用少、痛苦小、切口张力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一般手术后第4天即可出院,腹壁切口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术后很少形成切口疤痕),同时,子宫体于腹腔外缝合,直视下操作,子宫切口解剖层次清晰,对合好,有利于缝合;同时又起到了按摩子宫,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2-3]。
综上所述,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符合解剖生理,与腹壁纵切口术式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对于产妇具有美观等优点,尤其适合于肥胖产妇,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
[2]杨小珍.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连线双层缝合的体会[J].中国妇心幼保健,2004,19(2):31.
[3]郝长宏,郭兆香,赵春荣,等.不同剖宫产术式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情况的对比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