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onImprovingtheStatisticalDataCredibility
胡林招HULin-zhao(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永川402160)(Chongqing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Yongchuan402160,China)
摘要院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人们极力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搜寻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合理处理分析为己所用,但却又怀疑源于各种渠道的统计数字究竟有多少可信度。笔者就提升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提出了四点个人看法。
Abstract:Itisainformationsocietytoday.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llkindsofinformationemergeinendlessly.Peopletrytosearchforusefulinformationintheinformationsea,andthenrationallydealwiththeinformation,makingitusefulforthemselves.Butpeopledoubtthecredibilityoftheinformationwhichcomesfromvarioussources.Theauthorputsforwardpersonalopinionsaboutpromotingthecredibilityofthestatistics.
关键词院提升;统计数据;公信力;办法Keywords:improve;statisticaldata;credibility;way
中图分类号院C8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147-020
引言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时时刻刻都在更新或产生新的数据和信息,人们只能知晓利用其中极少数与己紧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而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统计信息和数据其公信力近年来却似乎越来越不令人满意,诸如CPI、GDP、房价、职工平均工资等,只要一公布统计数据,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发布统计数据的政府统计部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最终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可见,提升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既涉及到统计自身的健康发展及统计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涉及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个当下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此解释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公众有哪些,二是什么为信任。针对不同的统计数据,有不同的公众,并且各有不同的关心程度。而要使公众对统计数据信任,则应视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公众两方面来定夺。
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在关注的公众之中不一定能给以正确解读。这就需要统计部门要加大力度给以解释,而统计本身是一门较难学的学科,短时间里让所有公众都能搞懂统计有关的专业知识是没必要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统计数据,公众的范围应该是较窄的,普通百姓看不懂很正常,这应该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
统计数据本身就是综合的,它是由许多个体不同的数据高度概括而得出的一个说明总体的综合数据,与每一个个体数据肯定不一样。统计所要反映的是从个体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普遍规律,反映的是总体的内在本质情况,并不能面面俱到地直接反映所有个体的外表现象,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从个体现象研究入手达到对总体本质的研究目的。社会上出现了相当部分公众误读和曲解统计数据现象,他们都只是用自己的个体数据来与总体综合数据比较。我们认为这是公众的统计知识掌握不够、统计意识观念不强造成的。即便如此,这仍然给统计数据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就只得由统计部门利用各种方法作大量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工作。如果把公信力可分为近期公信力和远期公信力的话,那么统计部门发布统计数据既要争取公众近期公信力,也要兼顾获取远期公信力。其实有些数据虽然公众近期感到质疑,待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想就能理解了。那是因为在事物复杂性、多变性加大的情况下,公众的主观感受与统计数据客观结果之间在衔接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也在加剧而引发的结果,长期关注某类数据的公众就能悟出道理来。北京市统计局近几年实施了公信统计“三剑客”:科学统计、透明统计、民生统计。让公众透过现实、走出混沌、走向理性、走向秩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开辟了统计新天地[1]。
现就提升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1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袁提升统计数据的公信力要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在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中尊重统计的科学性。统计是拿“数据”来说话的,统计资料的搜集(即统计调查)工作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至关重要,它的工作质量对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统计调查工作要求相当严格:准确、及时、全面、系统[2]。真实准确是统计资料的命根子。现实工作、生活中也常会出现“拍脑袋数据”和“神仙数据”,这些估计和“制造”出来的数据必然造成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其结果最终会导致领导决策失误,进而影响现代化建设,当然也就丧失了公信力。统计调查的及时性是指统计调查工作任务要在预定期限内完成并及时上报。如果统计调查不及时,再准确的统计资料也会失去使用价值。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使统计数据的生产周期充分满足使用的时效需要。
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是指要力求将所要调查的单位及其项目的资料搜集全面完整,不得遗漏。资料不全会使统计后续工作无法下手。此外,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与资料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连贯,不得相互矛盾,否则无法使用。严把数据来源的质量关,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步,才可能对公众有说服力。
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为统计目的服务,围绕统计分析而进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原则上要求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表现其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3]。其结果是将零散、杂乱、只能反映个体情况、无法直接利用的资料变成系统而有条理的、能够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可直接利用的资料,为统计分析作准备。统计工作人员应有全局观念,正义意识,站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场,认真做好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工作。经过科学的整理分析所生成的统计数据能确保其质量,增强公众的可信度。
可喜的是,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在2010年12月23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是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工作的主线。”“三个提高”中基础是提高统计能力,核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关键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近年来统计局狠抓“四大工程”建设,概括表示就是“四个统一”,即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统一的一套表调查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统一的联网直报系统。建设“四大工程”,是统计理念的重大革新,是统计调查流程的系统再造,是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推进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环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统计局“三个提高”结合“四大工程”建设,目的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2更新统计人员观念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2.1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作为称职的统计人员,其业务素质要具备以下几点:淤要精通统计基本理论和各种统计专门方法。这样才能更好胜任统计工作。于要熟悉和掌握统计法及其他各种相关法规。只有这样,统计人员才能利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大胆地展开统计工作。盂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相应的业务能力。合格的统计人员要求不仅要精通统计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经济、计算机等多个方面有关知识,还要具备与所从事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包括设计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开展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提出统计咨询意见、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能力等,才可能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进行良好的统计监督。业务素质要具备以上条件,统计人员必须勇于进取,虚心学习,以使自己的统计业务扎实过硬,与时俱进,做一个统计“能人”。
2.2统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统计人员要自觉履行这些行业规范,做一个统计“好人”。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如何往往首先取决于该数据提供者是否为“能人”和“好人”。统计“能人”和“好人”让公众信得过,他们所从事的统计工作也会让公众信得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当然也有公信力。
3普及统计科学知识袁增强统计观念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大统计教育力度,形成全国上下学习统计热潮,普及提升我国统计水平;各类媒介大力宣传统计的作用,形成普及统计的良好氛围。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向全社会推广统计科学知识。如我国统计系统开展的“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从2010年起每年的9月20日为“中国统计开放日”,统计系统通过向社会公众普及统计科学知识、走访和慰问统计调查对象、宣传统计文化和统计先进人物及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推动统计工作的公开与透明。通过不同形式的推广普及统计科学知识,社会公众增强了统计观念,加上统计部门给以耐心解释,就能正确解析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4强化政府统计发布数据的权威性袁统一统计标准各行各业都会多渠道利用各种媒介发布各种统计指标数据。数出多门,口径不一,都说自己发布的是真实可靠的,结果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得出的数据,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一方面是浪费了人、财、物力及时间去获得数据,另一方面由于标准不一致使指标间又不具有可比性,得出的数据没有多大用处。另外,各种统计数据相互矛盾,包括地方同级别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自相矛盾,也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统计数据之间出现矛盾。比如,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的GDP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这种数据之间有矛盾让公众无所适从,不知信谁的好,这为数据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正是政府统计系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各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统计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
此外,统计部门要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制度。统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统计方法制度的建立健全,总的说来,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有的也存在缺陷,比如覆盖面过窄,以偏概全等,从而导致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反映客观情况。比如说,目前通用的职工平均工资,多数地方并未包括所有劳动者,一般只包括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城镇在岗正式职工。以此作“统计口径”,意味着有近2/3的劳动者都没有被列入“平均”之列[4],其结果是计算出的平均工资数据让许多公众觉得有出入,影响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总而言之,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既与提供者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有关,又与接受公众的理解力有关,要不断提升其公信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参考文献院[1]张雪威.提升公信力:统计政风行风建设新支点[N].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11-08-02.[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编写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第2版(修订本)[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3]黄良文.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4]李龙.失真的统计数据失去公信力[N].广州日报,2011-09-28.作者简介院胡林招(1966-),男,重庆人,高级讲师,会计师,大学,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财经类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