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张静

张静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030024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效果

慢性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均被称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溃疡患者会反复出现节律性上腹痛,同时还有伴有嗳气、反酸、灼热等[1],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特别是慢性胃溃疡,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想要实现短时间内治愈有一定难度[2]。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胃溃疡治愈后的复发率较高,这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加上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胃溃疡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平均年龄(51.32±5.51)岁。对照组25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在29-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11±5.17)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①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为每一个患者制定详细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含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②基础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时指出并讲述可能带来的危害,估计患者继续保持好的生活习惯。要求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做好胃部保暖。②饮食护理: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少吃多餐的原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的摄入,改变以往不良饮食习惯,要求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加强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③加强心理护理:考虑到患者长期因疾病的困扰容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因此需要向患者耐心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安抚患者,帮助患者调整良好心态。④做好用药护理:告知患者每一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方式,密切注意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嘱咐患者不可随便增减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

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减少,嗳气、反酸等次数减少;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X±S)

3.讨论

临床中针对慢性胃溃疡并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本次研究重点从护理的角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工作[4]。心理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不良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慢性胃溃疡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28):279-280.

[2]周江林.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51(23):358-359.

[3]王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57(33):167-169.

[4]邢立波.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1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