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南关校121400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教育手段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人类的教育手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反过来,教育手段的改进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也就间接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飞跃。教育手段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物质基础,它的每一次发展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它的影响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不只表现在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信息化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面信息化,最终实现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这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质。
二、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化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观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将是特别注重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对受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自发学习和边干边学,从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他们不用花很多时间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科技进步,但如果需要的话,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获取,并且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络或其他信息工具来获取。
2.信息化将导致教育彻底摒弃“仓库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再看重“博闻强记”,电脑和电脑网络就是我们的记忆。我们已不能满足于记忆某些知识,更需要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信息化将引起我们对“知识”与“创新”关系的反思。创造力的来源首先在于想象力。信息化带来如此之快的知识更新,人类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要鼓励敢于“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未来人类社会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知识创新”。
4.信息化将加速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进程。个性化最重要的条件是给予学习者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教育信息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的需要,网络教学以最合适于个人需要的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无数可选择的机会。全球化教育趋势在互联网络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世界已经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学习者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可以与全世界的“网民”交往,增加对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与合作。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1.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有利于因材施教。
2.教育信息化对“教”与“学”赋予新的涵义。教育网络信息化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专家”和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已由“独奏者”向“伴奏者”转变,在网络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的职责将会发生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估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课程,合理调动、组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二是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应是课程开发设计的主要人员,这是因为它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实施教学,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学经验,通过他们来制作课程软件,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