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元(会东县参鱼中学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5-054-02
笔者是一位在中国西部农村中学教学一线从教近二十年的英语教师。对农村中学的教学感受良多。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学生厌学现象,学习困难,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等。下面就如何激发,调动和培养边远地区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话题和同仁们分享。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陈颐也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源泉。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学知识也就能在愉悦的心情中轻松掌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抓好入门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初学者,特别是少年儿童英语初学者,好奇心都比较强烈,抓住这一特点,抓好入门关,是奠定初学者今后学习得失的重要环节。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能一开头就给他们认为英语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而是要充分创设好情境,在开始阶段,多花一些时间,利用播放令人身心愉悦的英文歌曲,(最好是儿歌),用玩游戏的方式帮学生找出衣服上的英语单词,或者利用家用电器上的常见的,如"ON,OFF,UP,IN,OUT,PIAY,STOP等表示"开,关,接口,播放,停止"的英文单词,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使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开个好头。并力争培养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好习惯。艾门斯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
二,把握好"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导课也就是课前的热身环节,对于很多老师来说,特别是生源条件好的学校和班级来说,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过程,但在边远的农村学校,因学校办学条件差,学生学习基础弱,而小学阶段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情况下,导课这一热身环节就显得特别重要。它能快速地,并且有效地集中全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系住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有效地让学生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根据实际情况,导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的放矢。例如,天气炎热,学生上了多节课后,精神不振,或见到有的学生想睡觉时,可利用身边的录音机,手机等,播放一段节奏明快,动感强烈的音乐,并同时要求学生们一起动口,拍手,跺脚等;一部分同学这时就可能会跟随音乐手舞足蹈起来,疲劳困倦的学生一下子就会发现,醒着的世界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这样全班学生自然而然地都被激"活"了,这时教师可立即用新鲜有趣的话题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只要后续课堂组织得当,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活"而不乱,轻松而有序。另外,课前讲一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出两道脑筋急转弯智力题等方式都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导课环节把握好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结就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结课"即每天临下课前,快速地按排学生记几个单词或一两句经典的英文句子,让学生最后以竟赛的方式,再一次活跃起来,达到活学活用,欢快地结束这一堂课,长期坚持,既能巩固知识,还能反馈出一定的学习效果。从而为下一次学习产生欲罢不能的情结。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情绪感受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换言之,情绪感受决定学生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他们对这些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感到适当;是感到生动还是枯燥;是喜欢还是厌倦。情绪感受还决定着学生在教学中是注意、集中、感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消极、散漫、压抑。因此积极健康,愉悦的情绪是促进人主动思维,积极进取的先决条件。并且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新目标英语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主动去获取有用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有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兴趣只是起点,最好要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后续激励机制,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感受,不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并且为目标的实现而为之不断地努力。
学生的情绪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家庭情况,同学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一位细心的老师能在教学活动中轻易地发现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和波动。这就要求老师要理解,明白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学习者,有时是发现者,有时又是欣赏者。常与学生们多谈心,多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并从中找到有创意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教学活动设计,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创造人"。一座校园,春有鲜花,夏有绿荫,秋有硕果,冬有绿化,布局合理,窗明几净,那么对学生的性格,气质,情操和审美等素养都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心育效果,而我们西部众多的农村中学校舍基本能过到这一要求,而班级学习氛围的创建则大有差距。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创建是形成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基础,有良好的班风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和积极的竟争意识;也才可能调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因和兴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育人。
四、多关心、多表扬、少批评
曾听多位长者说过,学生是夸大的,而不是批评,训斥成才的。这说明表扬是兴趣的起点,内驱力的源泉。赞扬能鼓励学生奋起,荣誉能激发他们上进;大多数教师常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他们听话,尊敬师长,认真学习,待人态度好。可是农村中学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学教师面临的学生情况则相反,因为地域,环境,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品学兼优的学生数量不多,而每天面对的是众多的是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很多都习惯较差,学习不积极,甚至有一部分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于是产生心理认知偏差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花更多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种需求和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更需要老师去多关心和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因为得到关爱肯定的机会本身就少,埋怨和训斥批评会进一步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灵和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丝善意的微笑,或一个恰当的手势,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赞许的话语,一句温馨的关怀,一次谈心,一张鼓励的小卡片等都会让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失依学生,产生和拥有自信和勇气。它会把鼓励,期盼,肯定和表扬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会感染和激励着他们,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对老师的亲和力。并且也会对其所教学的科目更加努力和感兴趣,边远地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
因此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用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去帮助那些心理脆弱的差等生,有助于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看到自己竟争努力后获得的结果,产生进取的信心,进而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一个老师如果总以冷淡、责怪训斥和不当的评价对待学生,那么则往往会进一步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并且可能会使他们放弃学习或非常厌学。调查表明,学生都不喜欢当面就批评训斥他们的老师。因此以其花费地间精力去苛责学生,不如去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在身心愉悦中去不断完善自己,争取进步。布卢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校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学生精神涣散的问题也更少。
五、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就是所说的名师出高徒现象。所以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会对学生的人格,人生观等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有感染力,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得体的衣着会让他们领悟到这是礼仪的象征,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让他们感悟到智慧与口才的奇妙;充沛的精力能让他们感悟到力量;亲切的关爱能让他们的感悟到心灵的依托;博古论今的教学论道能让他们诚服于你的说教与引导。机智的点拔和宽容能将课堂中的不和谐事件恰当地处理好,将坏事变成好事,这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修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言而有信,果断,机智,努力培养自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并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句话,教学应该有吸引力,要使学生学得有成就感。时常为学生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他们踮起脚尖,伸长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信心百倍,并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前进。
总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才能积累起来的。如果你希望你教的孩子越来越好学,就不防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放到你每日的教学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