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创作的先锋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朦胧诗创作的先锋意识

宋秀玲

宋秀玲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在创作手法和主题思想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先锋意识。它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拓宽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诗的内涵。

关键词:朦胧诗先锋意识人本主义

一、创作方法的先锋性

1.朦胧的诗歌意象,留白的想象空间。朦胧诗人大胆地将象征、隐喻、变形、错觉等手法,具有创造性地融入诗歌意象中,承继丰富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具有颠覆性的特质,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抗。朦胧诗人由于主体意识觉醒,在创作上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参与思考想象的空白,这也是读者的再创作过程。按照运用手法进行划分,意象分为描述型意象、比喻型意象、通感型意象、象征型意象。新时期朦胧诗的出现被孙绍振称之为“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意象是朦胧诗的灵魂,给读者带来可以参与互动的审美体验,但是后期朦胧诗意象的“贵族化”也使其成为远离人间烟火的“阳春白雪”。

描述型的意象是诗人的内在情思表现在事象和物象上,由事象和物象直接表现诗人的情感观照。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成功地使用了描述型意象:“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这首诗作者用描述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净的孩童世界,用蜡笔、羽毛、白纸、苹果等事物勾勒出作者在理想追求时遇挫、执着的过程。象征型的意象是物象与情感在象征中的吻合来暗示诗意,朦胧诗人由于主体意识觉醒,在创作上呈现的是富有象征和暗示的审美图景。顾城的经典作品《一代人》成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的象征。“黑色的眼睛”是寻找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象征着思考和觉醒。黑夜、黑色的眼睛和光明组合成一个意境奇特的象征体,它抒发了一代人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象征型意象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张力,留有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比喻型意象是诗人使用比喻手法创作出来的意象。比喻型意象的出现使诗人的思想感受通过可感的意象表现出来,表现出一种清晰明朗的审美感受。顾城在《在生命幻想曲》中使用隐喻手法表现意象,这首《生命幻想曲》能感觉到诗人对生命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也很善于用比喻意象来烘托气氛,贝壳、船篷、帆、纤夫、桅绳标明他将这次旅行比作驰骋大海,他就是一个纤夫,梦想就是他的风帆,扬帆起航,为理想而奋斗。他像一个画家,以梦想为笔,以希望为翼,去探索信仰自由的精神家园。

2.意识流结构,朦胧诗具有强烈的主体自觉性。深入挖掘个体经验和内心自觉成为朦胧诗人有意识的追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来自外界或内部无意识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他们不再按照事态发展的外在逻辑来表现观念、展示生活,而是通过意识的流动来构思诗篇。

二、主题思想的先锋性

1.批判质疑的英雄主义精神。北岛的《回答》这样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强烈的对比中以惊世高尚者的墓志铭反映了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历史彻底告别的宣言书,高度概括了一个被扭曲和异化的时代。“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两问句表现了时代的乖谬性、不合理性。这位随时准备被恶势力判决的无畏者,对已不再相信的世界宣战:“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表达了对变异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更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展示的正是诗人寻求光明的心灵历程。

2.平等独立的女性意识。彭子浪在新时期谈女性意识,将其表现归纳为:主体意识,对独立性的呼唤;平等意识,对性爱的追求;性别意识,对女性气质的思考;惶惑意识,对社会道德视角的抛弃和留存。

3.主体自觉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将人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大力倡导民主、科学和自由,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人的自我塑造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思潮。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文学思潮,主要是受这一思潮影响的结果。朦胧诗人以主体意识的觉醒,对抗文革以来所形成的专制主义的文学思潮,在诗中写“自我”、写“人性”,开始了自我的觉醒和“人”的觉醒。食指的《相信未来》是代表作品:“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顽固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诗人表达了砸碎枷锁束缚、追求真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唐晓渡张清华当代作家评论[M].沈阳: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2009,1-10。

[2]王春荣女性生存与女性文化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90-93。

[3]谢冕朦胧诗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1-2。

[4]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