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发生PICC堵管的原因,提出减小堵管发生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体质量小于1500g的100例PICC堵管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明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比参照组的导管置留时间长,有效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早产儿PICC置管开展护理工作,可以减小堵管现象的发生概率,增加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PICC堵管;护理效果;早产儿;降低堵管
PICC在临床上也被叫做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外周静脉置入的环节中,它具有诸多的优点,比如: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保留的时间长、感染率低等等。与成人相比,早产儿的血流速度相对较慢,而且早产儿使用的导管是1.9F,对病情的效果有一定的限制[1]。目前,早产儿PICC置管发生位移、堵塞、断裂等问题十分常见,具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PICC导管堵塞率在22%左右。本次研究以我院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PICC堵管,共10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体质量均小于1500g。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出生年龄在16min-8d之间,平均年龄为(3.12±1.23)天,每天封管的次数在4-8次之间,每天平均封管次数为(5.24±0.79)次;实验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出生年龄在15min-8d之间,平均年龄为(3.13±1.24)天,每天封管的次数在3-7次之间,每天平均封管次数为(5.21±0.56)次。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封管次数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PICC管的放置方法
选用安全的1.9F管,保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置管,尽量选择具有粗、直、有弹性的静脉,之后开展定位测量工作,将患者穿刺的手臂外展90°左右,测量穿刺部位至右胸锁关节的距离,设立一个较大范围的无菌区,对不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遮盖,将早产儿的头部偏向穿刺的一侧,进行穿刺点的消毒,以穿刺点作为消毒的中心,直径10厘米的范围内全部消毒。按照雨季的标准修剪导管的长度,为早产儿包扎止血带,观察回血的情况,之后确定进针的方法。穿刺结束后为早产儿置入PICC管,然后移出刀入鞘,开展抽回见血的工作,进行封管处理。止血方式选择压迫式的方法,待止血结束后,再次对穿刺点进行消毒,然后固定导管,用无菌的敷料放置在上方,使用绷带对敷料进行包裹实现压迫止血的目的[2]。
1.2.2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每8小时使用浓度为0.9%的淡盐水对患者开展一次冲管。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输液服务,具体方法如下:(1)为达到泵入静脉营养液的目的,需要里有个微量注射泵,位置导管24小时的畅通。(2)合理控制液体泵入的速度,不得低于2ml/h。(3)在早产儿PICC堵管的床头处做好标记,注明置管的日期、置管的长度、外漏的刻度以及定位结果等信息,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输液。(4)严格规范交接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掌握更多的PICC相关知识,提何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6)应注意采用脉冲式封管或者冲管工作,避免输入全血和血制品,如果患者存在药物禁忌或者是服用为例比较大的药物时,需要为患者注射等渗溶液[3]。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早产儿的置管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堵管发生率差异,PICC堵管的程度分为部分堵管和全部堵管,其中,前者表示可以输入液体,但是无法将出血抽回,后者指的是不仅无法输入液体,还不能抽出回血。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X2值检验,组间行t值,P<0.05,两组数据含有差异性,含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堵管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未堵管、部分堵管、全部堵管的例数分别为24、5、1,参照组患者未堵管、部分堵管、全部堵管的例数分别为15、11、4,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堵管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引起早产儿PICC管堵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导管、血管或药物等影响因素导致的脂肪乳剂诱发堵管,其次是由于封管的方法或冲管的方法不正确而导致导管弯曲、产生血栓等引起的导管堵管,最后是因为在输入溶质量大的药物时,没有及时的采用封管或冲管处理,致使回流的血液发生凝固,或药物的颗粒堵住导管引起而引起的导管堵管[5]。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输液护理,可以保证导管的畅通,避免封管或冲管的原因引起导管堵管,降低堵管的发生率[6]。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早产儿的置管时间为42.03±1.97d,参照组为31.54±8.76d,实验组的置管时间更长,差异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堵管发生率为10%,远远小于参照组的30%,差异较大,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使用综合护理方法,可以延长置管的时间,降低堵管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洁,彭光晶.早产儿接受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其医院感染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07):139-140.
[2]黄江萍,潘娇星.早产儿过渡期实施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265-266.
[3]李海香,熊凤霞,刘淑霞,王霞,李小翠.延续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生长和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6):199-201+204.
[4]何治会,晏玲,江雪梅.1例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02):202-204.
[5]祝希亚.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4):107-108.
[6]姜敏,宋静,苏亚梅,兰君,韩娇.早产儿PICC堵管临床分析与降低堵管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