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望奎县第六小学152100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遂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晓历史,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观点,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字美;古诗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学习古诗词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范例;古诗词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重感悟。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应运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指导,才能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呢?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是1-2年级,教材安排的古诗词,学生在未上小学之前就已经背诵会了,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是随遇而安,会背即可,忽视了孩子情感方面的培养;到了3-4年级,遇到生疏的古诗词,我们经常会按部就班地走程序,首先圈出诗中不认识的生字,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读音,了解个别词语的现代意思,接着便是利用各种方式的背,如老师领着背,师生、生生之间分上下句背,总之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学生到了5年级的时候,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过程,即检查旧知识,讲述新教材,巩固新课,留作业。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不重视,学生学得也不重视。而且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代替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教仅仅等同于词语解释,重视串讲,甚至逐字逐句对号入座似的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说出大概意思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还有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以上做法都不利于古诗词的教学。
针对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因此,应该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应向学生介绍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在外游历,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寓居安陆(湖北)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相会“李白约孟浩然在什么地方相会,相会是在什么时候,相会时的心情什么样?”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这首诗,回味这首诗,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
(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非常好动,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展示庐山的画面,再现当时峰峦横看像岭,侧看像挺拔的高峰,变化多样的庐山,同时伴以悠扬的音乐让学生齐声朗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们欣赏着图片和配乐朗诵,展开了广阔的联想,可以真正认识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在讲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把西出阳关的异域山川,寥无人烟的大漠,无限凄凉的景色,用课件播放给同学们看,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融入情境,更好地体会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刻含义,体会朋友之间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体会故人之情,弥足珍贵。在学生朗读,背诵这首诗的时候,还可配上《阳关三叠》的音乐,以此来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意境中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的意义。在鉴赏诗歌的活动中,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去体味诗中的意境。把文字和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意境,才能深刻感悟到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在讲李商隐的《乐游原》时,可以用课件出示夕阳西下的景色,来体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悲凉、痛惜之情。这样的教学较之教师单调地讲,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教师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更要有能写会画的能力,如在讲《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师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来诠释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可以很好的净化学生的心灵,开拓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根据教学实际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