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分析

任窈窕

(新疆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疆阿勒泰8365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200例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KP(碱性磷酸酶)、血BALP(骨碱性磷酸酶酶)等相关检查后,跟踪随访12个月,将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他作为观察组,并对干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BALP诊断结果显示,200例小儿中共168例为佝偻病,发病率为84.0%,其中1~3月、3~12月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简易诊断结果显示,共134例为佝偻病,其中5例BALP≤200U/L,129例BALP>200U/L;经过针对性干预治疗后,佝偻病患儿数量降至52例。结论:0~3岁是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阶段,通过血BALP可提高早期筛查确诊率,安全可靠。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该病发生率,保证患儿生命健康。

【关键词】早期筛查;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67-02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婴儿营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临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威胁儿童健康成长营养缺乏性疾病范畴中。早期筛查,同时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预防该病、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总结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97例。其中1~3个月者26例,3~12个月者86例,12个月~2岁者64例,2~3岁者24例。

1.2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和研究方法

(1)诊断标准:以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为依据,同时对其进行BALP筛查。简易诊断主要依据指标为患儿既往病史、症状和体征表现,其中主要条件是体征。BALP诊断佝偻病的具体标准为:BALP正常参考值是200U/L。201~250U/L为临界佝偻病,251~300U/L为佝偻病活动期,以《儿科学》[2]中佝偻病的分期标准将佝偻病具体分为初期、活动期和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时期。

(2)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的AKP、BALP、P2-、Ca2+进行测定,跟踪随访12个月,将确诊为佝偻病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他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予以预防量VD,婴儿口服药量为每天400~800IU,至到周岁为止;幼儿夏秋季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自然摄取,冬春季服用VD。对照组患儿采用突击疗法进行治疗,要求患儿每天进行≥2h的户外活动,每天服用500mg元素钙,每天口服1000~1400UVD。连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复查,检测结果显示达到治愈标准的患儿,即可停止继续治疗,选择与观察组相同的预防性治疗方案,无需继续口服钙剂。间隔3个月进行1次复诊,1年为1个周期。

1.3统计学评析

借助个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得到的数据,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进行表示,χ2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各年龄组BALP水平的差异

BALP诊断结果显示,200例小儿中共168例为佝偻病,发病率为84.0%,其中1~3月组BALP>200U/L者22例,3~12个月组84例,12月-2岁组62例,2~3岁组20例;1~3月组2.3岁组BALP≤200U/L者均为4例,3~12个月组、12月~2岁组均为4例,经比较,1~3月、3~12月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简易诊断结果显示,共134例为佝偻病,其中5例BALP≤200U/L,129例BALP>200U/L。

2.2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患病率和病期构成情况

经过针对性干预治疗后,佝偻病患儿数量降至52例,与干预前相比,降低69.0%,且初期、激期的表现与其他病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简易诊断法结合患儿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方式对佝偻病进行诊断,而本组研究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则采用血BALP,最终发现200例小儿中患病率为84.0%。这充分说明血BALP对该病的重要价值和安全性。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知,佝偻病的高发阶段在1~12个月的患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分析这可能与季节性存在密切关联。且本组研究发现,BALP可将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反应出来,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患儿年龄越小,佝偻病的发病率越高,预防与接受治疗的数量也显著降低,分析这可能是孩子需求量少,表现出来的体征不明显,家长重视度不够而造成的[3]。

之所以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原因就在于春、冬季患儿户外活动减少,日照摄入量少;患儿家长和医院方面未尽早进行系统性管理和预防;样本数量偏少等[4]。综上所述,0~3岁是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阶段,通过血BALP可提高早期筛查确诊率,安全可靠。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该病发生率,保证患儿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虹.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及干预手段[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237.

[2]白忠.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手段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6):31-32.

[3]马芹,穆合塔尔.探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4):50-51.

[4]郭茜,谢勇,周新龙等.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20(23):3098-3140.

[5]霍亭竹,陈静,杨尧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