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161002
摘要: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现场技术与质检工作,其工作的主要岗位包括测量员、预算员、材料员、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等,这些岗位对于人才的一致要求就是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来说人才需具备绘制、识读建筑施工图纸,编制预决算,施工放线、测量,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现场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等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故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1建筑业的现状及岗位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建筑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据相关资料表示,建筑业从业人员大约有4000多万人,而专门技术人员才728万人,仅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8%。在整个建设队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只有11%。建设教育还远远落后于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而这却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建设部推动了注册建筑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以及建造师等执业资格的考试制度,逐渐对建筑市场进行了规范。建筑业的这些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具有工程类和经济类大专或中专以上学历人员才能参加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人才以及学历教育的重视,提高了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为我们进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提供了政策与制度上的保证。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2.1四方面分析
四方面分析主要是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素质与能力需求分析和能力分析。其中岗位分析就是通过调研,把岗位分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和档案员,施工员是核心,未来可提升为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工作任务分析就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或过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应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具和工作组织进行同时分析。素质与能力需求分析就是对不同岗位的职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职业能力也可以细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力分析就是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分析,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知识带有一定目的性完成一项任务、解决一个问题或是评价一个结果,这种能力的核心是专业知识,通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可以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对自身职业或生活中遇到的机遇和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合理规划。
2.2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就是构建能力递进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思路是工作过程分析、企业专家参与下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基础部、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基础课程开发。其中工作过程分析采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这些步骤,顺序进行分析,岗位分析时还要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的确立。企业专家参与下的实践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实际工程中读图、会审、计划编制、施工和验收这一过程中的能力需要,构建可以培养实际施工能力的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基础部、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基础课程开发就是在满足专业可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基础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具体操作过程是校企共同参与编写课程标准,对学习情景进行合理规划,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和重建,将这些知识点合理的安插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使得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分家,能够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与实际工程相通的效果。
2.3一项实习
实习是与实际工程接轨的重要过程,通常要做好计划与安排、组织与实施、指导与管理这几个方面。其中计划与安排就是校企共同参与进行的班级企业化管理,学校和企业进行分工,学校主打校内学习,不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进行企业情景模拟教学;企业主打实习认知,将学生视为准员工,对学生进行荷枪实弹培训。组织与实施就是校企共同参与,完成学生由协岗到正式定岗实习的过程。指导与管理就是将订单式、预就业这种思想作为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培养学生,通过考察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2.4一个标准
一个标准就是校企共同参与的,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编写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是具体教材,但可以指导教师如何编写教材和教学,也可以知道学生如何学好知识并进行运用。
2.5两种结合
两种结合就是结合区域特点和结合施工技术或工艺,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重庆为例,重庆具有山多、高温和高楼多等地域特点,同时又具有深基坑、大体积硂、超高层硂输送等施工技术,实际教学中也要着重考虑两种结合。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构建途径
3.1立足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职业型技术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实际生产经营,担当起技术方面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探索中,应当从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以学导干,以干促学,建立一个体系更加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土建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其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相关技术领域岗位能力和专业既能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必要后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技术检测等相关业务工作,岗位设置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等,那么建筑工程专业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适应建筑生产一线技术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方案需要教师进行具体实施,因此对教师的培养必不可少,具体通过教师本人制定培养计划、系部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和学院制定教师培养规划三方面完成2,教师本人着重于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这几个方面的培养;系部主要针对性的使教师多参与学术会议、企业锻炼和高校培训;学院专注于教师国内外培训、课程建设培训和专业建设培训。
3.3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这个过程需要订单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订单企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前4个学期以校内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程的基本能力,第5个学期后半期开始完成协岗到定岗的过程,使学校和企业具有连续的合作关系,第六个学期完成顶岗过程,从而使得学生毕业即就业,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3.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验基地的建设。专项技能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施工一线建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结合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教室+实训室”的教学模式,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集中性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3.5加强实践课考核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能力训练为主线,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传统界限,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论教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践课结业考核,实践课学习成果未能与专业课成绩挂钩导致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上应当合理分配权重,将技能考核作为考核重点,重点考察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操作技能水平,另一个考核内容是成果展示,如砖砌筑实践课中可以考核学生砌体工程质量。理论课成绩、实践课成绩、日常成绩应当按照30%、50%、20%的比例合理分配,不断提高实践考核所占比重,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
3.6加强产学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就业岗位零接触的平台。校外实训有助于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训场景,由于校外实训中学生所接受的是更加正规的现场培训,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产学合作的基础是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计划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选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参与挂职锻炼,或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置过程中一定要依据与实际,快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适应岗位技能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05:13-18.
[2]杜绍堂,王胜明,杨翔.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82-86.
[3]肖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54-56.
[4]徐广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