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曾恒丽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8例。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85.83%)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79.17%),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患者;护理效果

肝硬化患者患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难以引起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视,等到患者患病一段时间后,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肝功能,甚至出现破裂出血以及静脉曲张等并发症,严重增加了治疗困难。因此,临床上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需要定期体检,利于及时发现病症和诊断。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积极给予心理疏导,进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同意,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8例,所有患者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其中,心理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51.24±2.48)岁;最短病程为3个月,最长病程为9年,平均病程(6.5±2.1)年;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51.84±2.75)岁;最短病程为3个月,最长病程为10年,平均病程(8.2±2.7)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适当补充脂肪以及蛋白,多食用高热量以及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同时,严格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对于存在腹水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少盐或者无盐;对于存在肝昏迷征兆的患者而言,则禁止蛋白质的摄入。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患者排便以及呕吐物的性质,对于出现烦躁、焦虑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再次,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次数等,告知患者切勿私自停药或者减少药量。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确保睡眠的充足,切勿过度劳累或者困乏。此外,为了减少患者肝脏的负担,则需要指导患者充分的卧床休息,进而促进患者细胞的恢复。

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疏导。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由于其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临床治疗,容易在此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注意事项,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需要介绍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进而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得到精神的慰藉,进而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更加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如: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评分等,均采取SPSS21.0软件包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学核验,两组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85.83%)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79.1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n(%)]

3讨论

肝硬化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一种或者多种不同原因,导致患者长期或者反复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弥漫性肝损害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腹胀以及轻微乏力等症状,因此,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所得,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85.83%)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79.17%),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对于肝硬化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敏,李佳昕,张铭光,等.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8-50.

[2]林栋羚,董辉,杨丹,等.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6):910-913.

[3]许萌.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15-717.

[4]冯小涛,贾运乔,侯桂英,等.心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症状疗效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8):969-972.

[5]张丽,王云,张丽娜,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入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144-146.

[6]张红霞,王莉,闫双缓,等.人性化护理行为干预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8):2044-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