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编制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编制思路探讨

张志勇邹磬瑶

张志勇邹磬瑶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列车运行图”)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基础。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需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客流需求、列车运行交路、列车运行周期、列车配置数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确定。

关键词:列车运行图;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1.列车运行图含义

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原理来表示列车运行时空关系的图解形式,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列车交路,并规定了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停站、出发、通过、折返时间及区间运行时间。因此列车运行图也就规定了线路、站场、车辆和通信信号等设备的运用和与行车有关各部门的工作。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图是各项运输工作的综合计划、行车组织的基础,是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程序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

2.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因素分析

列车运行图编制需考虑地铁内部因素及地铁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运营时间、列车运行交路、列车运行周期、列车配置数量、司机配置数量、列车出入场段能力、最小行车间隔、首末班车时间、列车运行图自动调整需求、清客需求、巡道、车辆检修需求、备车需求、折返能力、首末班车衔接、换乘站运能匹配等。外部因素主要有客流需求、市民乘车习惯、国家标准、政府要求。通过对以上因素细化、分析、整理,进一步编制因素构成图,如图1所示:

图1列车运行图编制因素构成图

列车运行图编制关键要把关键要素①确定,而部分关键要素的确定受到限速因素②的限制,因此在确定①之前应先确定②,②确定后,受关键因素限制的被受限因素③也就确定了,同时最后的核心因素④也可以确定。

3.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流程分析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因素分析,为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奠定基础。列车运行图编制主要分为基础数据输入-核心参数确定-运行图的编制与调整-运行图检查-运行图的测试-配套输出-运行图发布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数据输入。该阶段需要确定列车运行的交路、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折返时间、列车配属数量、运营时间。

第二阶段:核心参数确定。该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基础数据,确定列车运行周期,可能达到的行车间隔。

图2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

第三阶段:列车运行图编制及调整。该阶段结合第一、二阶段的数据,利用信号系统自带或第三方提供软件进行运行图的编制,征求各部门意见,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第四阶段:运行图检查。该阶段要重点核查运行图的首末班车时间、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最小折返时间、列车出入库能力、列车数量、运营时间、换乘站各线运能的匹配性、行车间隔、折返股道占用等进行检查。

第五阶段:列车运行图测试。该阶段将新编的列车运行图导入信号系统,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通过,协调调度、乘务、车辆、信号、通信等专业,安排列车上线实测。

第六阶段:配套输出。根据运行图测试结果进行微调或不在调整,输出列车运行图、车站时刻表、列车交路图、运行图说明、接口数据等配套说明。

第七阶段:运行图发布。该阶段分为对外公告和内部发布两部分,在运行图正式实施前,应将调整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公式内部发布正式运行图及实施要求。

经对列车运行图的7大阶段细化、分析、整理,确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流程如图2所示:

4.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计算

列车运行图相关指标主要有:开行列次(载客及空驶)、列车全周转时间、单程行驶时间、旅行速度、技术速度、运营里程、列车配属(上线车、备车、检修车)、折返时间、行车间隔、小时最大断面运输能力。指标计算中列车运行周期、行车间隔、上线车数量为关键指标,他们的相互关系如下:

上线车数量=列车运行周期/行车间隔=()/行车间隔

列车运行周期为列车沿对应的交路运行一周,所有的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折返时间之和。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经验,检修车、备车数量的应为上线车数量的10%~15%,具体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值。

经分析,列车运行图主要指标的递推图如图3所示:

图3列车运行图主要指标递推图

5.列车运行图的运用评价

列车运行图正式实施后,因进一步考察运行图的运用情况,对列车运行正点率、最大断面满载率、实际客流特点、牵引能耗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该运行图是否存在瑕疵、是否还有可优化的空间。应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寻找适合的平衡点,避免因过度考虑社会效益(缩小行车间隔,提高服务水平),造成列车满载率过低,造成运能、电耗的严重浪费,甚至影响列车检修,造成运营无法安全、有序进行。当然也不能完全只考虑经济效益,最大限度降低列车电耗,造成行车间隔过大,服务水平严重降低,毕竟城市轨道交通必须要考虑它的公益性。

6.结论

(1)列车运行图编制前,应对影响运行图编制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客流需求,以确定相关的基础数据。

(2)列车运行图编制,因根据客流情况,确定列车运行交路,结合测定的区间运行时间、人为给定的停站时间、折返时间进一步确定列车运行周期。

(3)在列车运行周期确定之后,应结合客观配属的列车数量,进一步估算可能做到的最小行车间隔。在行车间隔确定后,进一步反算上线车数、检修车数、备车数,检修车数、备车数按上线车数的10%~15%计算。若测算需求列车数超过实际配属的列车数,应进一步调整行车间隔,按上述步骤,寻找最有的方案,以及可能达到的最小行车间隔。

(4)列车运行交路、列车运行周期、最小行车间隔、列车配属数量(最小行车间隔对应的上线车、检修车、备车数)确定后,应根据客流需求,进一步确定需要编制运行图的种类,比如双休日运行图、工作日运行图、节假日运行图。

(5)运行图种类、高低峰时段的行车间隔确定后,结合车辆段(停车场)列车停放及可出车的情况,确定车辆段(停车场)的出车及收车分配。

(6)根据以上确定的因素,结合运营时间、首末班班车时间、巡道要求、列车利用率的要求,可进一步完成列车运行图的铺画及调整。

运行图编制及调整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测试、实施、运用评价,为下次的运行图调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