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158100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纳洛酮对急性脑外伤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颅内压以及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以及GCS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以及呼吸异常患者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此药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naloxone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Methods:theresearchobjectisselectedinthehospitalin2011April2015Februarywere82casesofacute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inaccordancewiththeadmissionofthesequencewillbe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41casesineachgroup.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naloxoneonthisbasis,andtheclinicaltreatmenteffect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patientsinthetwogroupsafterthetreatmenttoobservethe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5.12%.78.05%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treatmentofintracranialpressure(ICP)andGCS,thedifference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intracranialpressureandGCStreatmentwere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controlgroupofabnormalECGandrespirationinpatientswithabnormalcase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observationgroup,thetwogroups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treatmentofacutebraininjurypatientswithnaloxone,thetreatmenteffectismoreobvious,thismedicinehascertainsafetyreliability,itisworth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naloxone;acutebraininjury;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
伴随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业以及工业也在不断发展,然而高能创伤患者的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重型脑外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加多[1]。不单单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应的损伤,还会出现继发性损伤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此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6岁,平均(42.7±6.2)岁;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平均(41.8±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使患者呼吸道处在顺畅状态,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切开气管,并采用呼吸机辅助,以此同时应用降颅压对脑细胞扩散进行相应的保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患者在入院开始的计量为2mg,并进行缓慢静注方法,随后以0.4mg/(kg·d)纳洛酮+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直至500ml,利用输液泵静脉滴点24h,连续使用3d。3d后,纳洛酮的使用计量为2~6mg/d,直至第7天停止药物的使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所减少,其减少比例为90%以上;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不显著,其减少比例为46%~90%以上;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减少现象,或者其比例加大18%[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采用GCS评分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以及预后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状况达到良好32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良好率78.05%;对照组良好18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良好率43.90%。两组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颅内压以及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以及GCS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以及呼吸异常患者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行为形成损伤,进而引发软组织以及颅骨出现骨折现象,其颅脑损伤现象只是脑神经细胞以及血管系统发生异常,血压出现波动,心率过快,神经递质发生转变,自由基呈上升趋势[3]。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内源阿片肽以及受体会使其产生继发性脑损伤现象。患者会存在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以及脑水肿等相关病理变化。颅脑受到伤害的患者其脑脊液中β-内咖肽以及强啡肽具有较高的含量,此项指标所产生的转变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效果形成一定的影响[4]。因此,在出现急性脑外伤事故之后,需要尽快降神经递质,以免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对脑损伤的早期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以上引发继发性病理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此来恢复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以及语言障碍,与此同时起到一定的预防以及控制效果[5]。采用纳洛酮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的意识以及生命体征,不但如此,还能够有效的将血源性水肿现象进行缓解以及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脑组织的压力,对脑组织供养以及血循环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细胞代谢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免出现细胞毒性水肿现象,并以此对内源性阿片肽引发的颅脑损伤现象起到相应的对抗效果。对脑组织以及神经系统起到了相应的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功能的调节[6]。不但如此,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纳洛酮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对下丘脑-垂体所分泌出的内源性阿片肽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并将β-EP中的脑脊液以及血液维持在正常范围之中,以免因为上述过程所出现的内源性阿片类成分对呼吸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动脉血样分压以及呼吸功能起到了调节功能,防止β-内啡肽对体内前列腺素形成抑制效果。有助于提高动脉压以及心输出量,以整体的角度出发,将生理功能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强化。
当患者出现脑外伤之后,其脑组织的神经细胞、脑血管系统以及血-脑屏障等相关结构受到了相应的影响[7]。最终使得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呼吸心率产生变化、脑灌注压发生异常、脑水肿等,严重影响脑代谢,使得脑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缺氧现象,对神经元细胞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诱发继发性脑损伤。
颅脑受到损伤后致使机体受到伤害,而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通常和组织因子自身所释放、激活以及直接暴力所造成的创伤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机体在颅脑受到伤害之后会处在应激状态中,并且大部分的阿片肽处在释放的状态中,不单单对循环中枢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还有助于脑灌注压的降低。除此之外,还对呼吸中枢以及脑干网状结构起到相应的作用,并对呼吸形成相应的抑制效果,而此种现象在颅脑受到损伤后参与到多个理性的发病环节中,使得脑继发性损伤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在临床中,逐渐对中枢神经系统所形成的损伤现象和阿片肽拮抗剂有相应的重视[8]。
急性脑外伤出血患者在出血的过程中血肿会出现相应的压迫性,而此种压迫性使得局部微小血管以及血液分析物出现损坏,进而引发脑组织水肿、变性以及坏死等现象,然而坏死血肿中心通常以血块以及坏死的脑组织为主,其周边位置均为缺血水肿位置,其血肿位置出现压迫使得周围脑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缺血现象。少数缺血体积可超过血肿的几倍,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致使颅高压的发生。
纳洛酮对神经机制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例如,纳洛酮经竞争性拮抗内源性阿片肽受体后,其细胞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从而对花生四烯酸代谢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进而对SOD的生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果,阻碍了脂质过氧化现象的发生,提升钠离子自身所具有的活性,对钙离子的流失进行阻碍[9];同时对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细胞生物能量代谢的改善。纳洛酮不仅仅能够将脑血管痉挛消除,还能有效的降低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提升幅度。
在此研究中,其观察组患者经过纳洛酮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内压以及GCS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以及呼吸异常患者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外伤出血患者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使用后并无显著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患者极易接受此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缓解水肿现象,此药物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初红涛.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254-255.
[2]吴昊.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42(35):312-313.
[3]黄俊.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脑外伤临床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7):204.
[4]程超.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557.
[5]邝业兴.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7):3849-3851.
[6]张凯.纳洛酮复合丙泊酚在颅脑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8):36-37.
[7]康亭.纳洛酮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86-87.
[8]陈龙.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脑外伤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28.
[9]刘永贵.盐酸纳洛酮治疗醉酒后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65-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