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节目服务民生的几点思考
胡妍
(经济广播电台,吉林省吉林市132011)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257-01
摘要: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它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小视。而舆论监督,无疑是这中间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国家民主的象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民主民声等问题,对舆论监督展开几点论述。
关键词:舆论监督;民生;民声;沟通
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舆论监督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和责任。近些年,舆论监督节目在运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舆论监督节目坚持难,真实反映民生难等问题,个别部门存在不耐烦听民声,不深入了解民生,口口生生谈民生,却眼睛向上的现象,缺乏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闻媒体如何以强烈的责任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好切入点,有效地与部门和百姓融合,切实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频率自2005年开办了一档舆论监督类节目《声音》,经过多年的务实创新,该节目不断成熟完善,目前已成为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本文将结合这档节目浅谈办好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几点思考。
一、把舆论监督变成真正的社会监督
职能部门有无民生意识,让百姓评判,让社会监督。采访中记者发现,个别部门缺乏耐心听民声,缺乏爱心解民生,对待百姓态度生冷硬、处理民生问题简单机械,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对媒体采访缺乏尊重,甚至设置障碍,躲避采访或隐瞒政策。针对此类部门,《声音》节目在调查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舆论引发社会监督,将部门工作晒在阳光下,让社会评说。部门在“曝光台”上,面对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声音时,往往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对自身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开始了深刻内省,进而转变了观念,转变了工作方式。例如,2009年年初,一位听众王女士向节目组反应:年关临近,他的低保账户被封。经过采访,记者发现,王女士的孩子在和两个同学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其中一个同学的门牙打掉了两颗。后经过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判定王女士赔偿1500元钱。王女士家中贫困,无力一次性支付,法院便冻结了他的低保账户。当记者来到法院采访时,工作人员承认此做法。记者质疑冻结低保账户是否是唯一的执法手段?是否有更科学化、人性化的办法解决此问题?面对提问,法院工作人员仍然坚持欠债就要还钱,低保户也不例外的观点。为此,《声音》栏目推出专题节目《儿伤人,无钱赔,法院该不该冻结低保账户?》。节目中广大市民、律师、社会学者纷纷参与节目,发表观点。最终,船营法院在舆论压力下,将原告家长和该低保户召集到一起,双方协商解决了此事。最终,低保账户被解冻。
面对社会各界的声音,个别部门不能不深刻反思自己的民生态度、民生意识,不能还停留在简单机械地管理层面。这种“听民声”的社会监督有效推动了职能部门的作风转变,促使部门认真倾听民声,慎重解决民生,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民主进程的推进。
二、舆论监督节目的生命力重在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舆论监督节目是否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否有社会公信力,关键在于合理的民生诉求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当前,舆论监督节目的形式多样,记者追踪、三方通话、直击现场、部门访谈等等,无论节目形式如何变化,根本不变,那就是切实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声音》节目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贴着地皮走”,深入百姓听民声,务实工作解民生。
(一)拓宽渠道听民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舆论监督监督与听众互动交流的渠道也更加开阔。过去,《声音》节目主要通过热线电话、信件、手机短信平台倾听民声,2009年,我们台在台的网站“吉林根网”开设了《声音》频道,实现了听众与节目的24小时网络互动。听众可随时在《声音》频道互动留言,反映诉求,节目专门设置网络编辑对网上诉求进行归纳整理,及时转办到相关部门,部门回复在节目和网络上同步公示,这一大胆尝试与创新大大方便了百姓与节目的互动交流,深得广大听众与网友的欢迎。不仅如此,我们实现了节目的网络同步直播,网络即时互动,听众在网络收听节目时,可以同步发表评论,反映诉求。网络版《声音》频道还设置了市民新闻爆料,政府政策解读等专栏,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方便了百姓诉求的反应,也开拓的部门了解民生的渠道,同时,进一步推进了部门阳光政务的开展。
(二)务实工作解民生。
拓宽渠道听民声,是为了务实工作解民生。解民生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百姓的声音就是我们的牵挂,为了落实民生问题,我们实行“听众来访备案制度”,即对每一条听众热线认真记录,当天转至有关部门,并对问题反馈进行追踪,直至部门将问题最终解决或作出明确答复。此项工作我们设定专人负责,并严格考核,确保百姓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例如,听众孙女士9月1号向声音节目反映:北宁里11号楼后有一处违章建筑,找过相关部门,但城管和铁路相互推诿。节目组记者联系了船营区市容科,市容科的答复是:中秋节前拆除。节后,节目组给孙女士打去电话,了解落实情况,结果部门并未采取行动。为此,记者继续与市容科联系,答复是节日期间找不到工人施工。节目针对此问题引发听众讨论,百姓表示部门不可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要一诺千金,否则只会使部门公信力下降。这期节目播出后,不到两天,违章建筑被拆除。
节目运行过程中个,我们发现个别部门重承诺轻落实,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记者追踪到底,通过舆论监督使部门重视百姓诉求,不给一些个别部门敷衍应付的空间,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效果,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一档节目,用心经营,务实真干,百姓自有评说,社会自有论断。
三、主动沟通搭建桥梁
民生问题受不受重视,被不被关注,落不落实,关键在于部门的民生意识、民生态度和服务能力。多年的工作使我们感受到,舆论监督节目重监督,还要重沟通。一方面,对个别不作为、慢作为,尤其是缺少服务意识、缺少民生态度的部门我们要坚持原则敢碰硬,舆论曝光不留情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会与部门主动沟通,使他们认识到节目是百姓与部门的桥梁,部门只有以开放的胸怀面对问题,坦诚的态度解决问题,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才会体现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只有大胆将权利晒在阳光下,部门工作才会赢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可。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不是等部门出问题就曝光的心态,而是采取积极联合,主动沟通的办法,赢得政府认可和支持。2011年1月,我们与市长电话室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建立了政府民生直播间,推出《12345传真》,及时将市长热线受理的全市各职能部门的反馈在节目中公布,对个别不作为、反馈不到位的部门进行曝光,切实推进了各部门工作效能的提升。2011年6月,我们又与市软环境办公室联合推出《软环境之声》专栏,全市225位重点岗位负责人陆续做客直播间,在线解读相关法规政策,现场解答百姓诉求。该栏目将部门工作置于大众监督之下,接受社会评议,对上线一把领导和各部门都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切实落实了阳光政务的执政理念。
舆论监督节目就像一把尺子,一个天平。如何更广泛、更深入地倾听民声,传播真实的声音,切实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课题。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正义的风骨,敢于表达,敢于亮剑。同时,舆论监督节目也需要用智慧去经营,如何在百姓与部门间架设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促进社会建设与和谐,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