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脾胃病诊治浅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老年脾胃病诊治浅识

刘丽影

刘丽影(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医院黑龙江肇东1511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266-02

【摘要】笔者在对老年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诊治老年脾胃病必须顾及其体质虚弱之本,消导克伐,有伤正气之方药,应当慎用。并认为处方遣药宜平顺中和,补不壅滞,攻不峻猛,寒温、润燥、升提潜降,皆当合度,同时加意饮食调理,为诊治老年脾胃病之基本法则。

【关键词】老年脾胃病诊治经验

人至老年,由于肾之精气(下称“精气”)由盛转衰的自然变化趋势,各种生理机能都处于衰弱状态,全赖水谷精微的滋养灌注以延残年。所以,维护脾胃功能的健运,对老年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然人之脾胃也是在精气的激发鼓动下才能升降运输、健运不已的,故老年人的脾胃功能同样由于精气的衰弱而处于虚弱状态。同时,又由于脾运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使精气越发匮乏,从而导致先天后天,互不为继、生机日萎的局面。此即老年人生理状态的基本特征和老年疾患的病理基础,亦是辨治老年脾胃病的前提和出发点。

1重在肋脾健运慎于克伐

由于脾胃本衰是导致老年脾胃病的先导,所以对老年脾胃病的诊治应着重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而消导克伐则应慎之。选方用药宜平缓,使补不壅滞,攻不猛峻,刻刻以顾护脾胃生发之气的首务。如:临证见脾胃虚弱、食滞难化、胸脘痞闷、或吐或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脉象虚弱者,当选参苓百术散加减;若更水泻不已,兼及肾命虚惫,则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酌加温肾固涩之品,如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伏龙肝等;如气虚兼见食、痰、气滞所致之痞满者,当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脾虚泻利迁延,虚热不退,不能食而口渴者,当选七味白术散加减;对脾胃阴虚而见舌红少苔、纳呆者,当选叶氏益胃汤加减;由脾虚不运,精不濡泽,胃肠失于和降,传导不利而见便结难行者,“益气生精通便方”(笔者自拟,由黄芪、制首乌、当归、肉苁蓉、枳壳等组成。)治老年便泌多例,尚觉应手。以上所举方药,皆平稳和缓,能收扶脾助运之效;而无戕伐正气之虞,对老年脾胃病颇为相宜。

对老年患者,应慎用汗、吐、下法。即使当汗,亦需轻缓,令微微汗出,不使大汗淋漓,并可仿服桂枝汤法(啜热稀粥、温覆),免伤胃津;有阳明腑实当下者,需仿少阴病“三急下”之例,急攻后转手调理,使脾胃不致过伤;吐法损伤脾胃最烈,虽备为一法,于老年人则多禁忌。

老年人需用滋补时,用药当注意避免滋填过甚而妨碍中运。或于方药中加入灵动助运之品,如陈皮、建曲、砂仁、谷麦芽、鸡内金等,使中焦转输运送,不为壅滞,方臻宏效。

2注意阴阳(润燥)平衡切勿偏颇

老年人之脾胃,既见阳虚运化迟缓,亦见阴虚濡润不及。且虚弱之人,阴阳极易转化,若用药稍过,往往补此未及而更伤于彼。如:病本阳虚,用药刚燥太甚,阳气未复,更伤阴液;病本阴虚,滋填润燥太过,阴液未充而阳气更赢,使病情越发危殆难愈,这是诊治老年脾胃病最需注意的。因此,对老年人,无论温燥补阳或濡润益阴,都不宜太过。临症遣药或于补阳益气药中稍加阴柔,或于濡润滋阴药中稍佐温化,对平衡阴阳,调节润燥常较单用一派药物者效果更佳。对阴阳两伤(虚)见证明显者,选药尤需仔细推敲。如临证常见老年脾虚不运之泄泻,病延日久,往往阳气未复,又见舌红少苔、口干等阴虚症状,笔者临证每选益气甘缓之品,如太子参、炒扁豆、怀山药、炒苡仁、建莲子等,并加宣木瓜、乌梅肉、石榴皮、煨河子诸味以酸甘化阴,涩敛止泻。益气而不伤阴,敛液而不碍湿。看似平缓,收效却著。

3燮理脾胃升降当合其度

升降是脾胃机能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无升则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运化,五脏失养;无降则糟粕秽浊不下,气机痞塞。只有升降正常,才能推陈出新,生生不已。很多顽固、疑难的脾胃病,多由升降失调所致一而脾胃功能不调,亦多表现为升降失常,这对老年人尤然。故燮理脾胃升降是治疗老年脾胃病的重要方面。

由于老年人脾胃虚弱,启动升降的功能都有不足,故临证所见老年之脾胃升降失调,每多互为因果,难于责在一方。如胃失和降,常常由脾气不升所致,而脾气不升,亦往往由胃失和降使然。所以,此种升降失调,脾胃虚弱为本,而升降失调为标。故在治疗时,仍以安扶中土,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为主,再根据具体情况,酌加升降之品,即可收功。但或升或降,用药都应适度,谨防过度温升,耗竭阴液而致虚阳搏扶上摇;过于沉降,损及中阳而戕生生之气。临证时还可权衡轻重,升降同施。即在补气升阳时配以理气和降之品,在降逆导下时,酌加益气奠中之味,每见奇功。此非两可不定之举,却甚合老年土衰之用。

4加意饮食调理觉快勿禁

《难经·十四难》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故饮食调理,对脾胃病的防治极为重要。人至老年,再加脾胃疾患,则更应加意饮食调理:正如陈直所言:“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若有疾患,且先洋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第一》)是知饮食调理尤重,尤先于命药者也。一般“老年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食,忌其粘硬生冷”,且“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同上)。此老年人之饮食宜忌,不可违逆。对老年人之饮食选择,除特殊禁忌外,尚可尊东垣“如食之觉快勿禁”(《脾胃论·脾胃将理法》)之意,择其平时喜食而受用之物食之,脾胃自会受益而福寿绵长。根据病情需要,还可辅以药粥或其它药膳,寓治疗于日常饮食之中,不失为治疗老年脾胃病的良好方法。

在多年临症和老年卫生保健教学的实践中,对一般脾胃虚弱之中老年人,或出于日常身体保健需要者,常嘱其自制“八珍糕”和“玉芝丸”服食,健脾益胃,收效良好,可为老年健康长寿之一助。

总之,脾胃虚弱,是导致老年脾胃痫的先导。故在诊治老年脾胃病时,必须顾及其虚弱之体,消导克伐,有伤正气之方药则当慎用。处方遣药宜平顺中和,补不壅滞,攻不猛峻,寒、温、润、燥、升提、潜降,皆合其度,并加意饮食调理。能如是,则诊治老年脾胃病,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