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中的三步曲——读、找、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材料解析题中的三步曲——读、找、答

李兴华

李兴华(济南市长清区第七中学山东济南250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9-035-01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类型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有文字型、图表型,还有文图混合型等。而文字型又有多种来源,如各种会议的文件、古籍、报刊、人物讲话等等;图表型也有多种样式,如地图、表格、漫画、人物图等;材料的数量也不一致,有的一则,有的多则。因此要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要有坚实的历史基础、较好的语言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还应有良好的驾驭史料的能力。归纳起来简要地说:解答材料解析题就是要奏好"三部曲":1.读懂材料;2.找出设问;3.做好解答

第一步、读懂材料,全面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观点是解好题的前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做题时认真耐心、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等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具体地说要注意提取解题的信息。审好题,要注意读懂、读透材料,提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第一遍是泛读,疏通文字,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材料的主要意思。第二遍是精读,联系设问,画出材料中的中心句、关键句,获得有效信息。这实际上是对材料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过程。要知道题目所引材料,其内容未必全部都是有效的、真实的、正确的,因此必须经过一番鉴别、筛选、整理,剔除无效、虚假、错误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要特别注意:无论材料文字多少,无效和虚假信息干扰性多强,揭穿谜底的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上,找准它们,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第三遍是重点读,领会设问意图,联系课本相关联的某个内容,找准切入点,根据材料提炼论点。前面已经说过,材料解析题与教材一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读题时必须时时想着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将材料与教材有机结合才能破解命题的考察意图。

第二步、找出设问。弄清设问要求,根据问题回答是任何题目、任何题型解答好的关键,回答解析题同样如此。可是有不少同学一拿到试卷就忙着看材料,如果材料简单易懂或是作业中做过,抑或是已经见过的材料,就满怀喜悦,匆忙答题;如果碰到材料长,信息量大,或文字比较艰深晦涩的材料,就心里发慌,还没上来就打了败仗。结果两种情况都导致把设问草草看一下,没有理解清楚就答题,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自我感觉良好,却得分甚低,甚至不得分,这正是犯了考试中之大忌。殊不知,出题者常有这样的心理:材料简单易读,设问就相对较难;材料晦涩难懂,设问就相对简单。所以拿到题目后应该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搞清出题目作者的要求,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

第三步、做好解答。紧扣题目,准确表述是答好题的落脚点。联系教材,读懂理解了材料只是为答题做好准备,理想分数的获得还是要落实到问题的回答上。而要想回答满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紧扣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在设问中往往命题者对问题的回答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综合材料,得出结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很明显,这些设问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角度是不同的,回答时一定要根据设问要求回答,问什么答什么。

(二)、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大都是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依据联系所学内容作答。这就要求考生用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事物的本质,注意论从史出。材料是立论的基础,鲜明的观点是立论的导向,论点和论据不能割裂,要有机地融合,不能只答内容依据(论据)不答理论观点(论点)。也不能乱用政治术语,乱拔高,不要做成一段史实加一段理论的拼盘,更反对把理论观点当标签去找史实对号入座,而是要求把理论观点融入历史分析和历史评论中去。如在一则材料中列举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后要求"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就是要求考生运用史学观点提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的结论。

(三)、注意完整解题。准确、简洁是答好材料解析题的最基本要求,在作答时要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条理清楚,文字通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要注意每问必答,不能漏答,更要切忌逻辑混乱,头发胡子一把抓。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只要我们坚持这三项原则,抓好平时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