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
青岛市规划建筑服务中心青岛26610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小城镇在经济结构体系中所显示的重要地位,小城镇的发展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用于指导小城镇建设的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呈现出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今天,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因素不断涌现,并且是变化着的。随着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于是对传统的城镇规划方法和理念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对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谈了有规划地发展小城镇的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法》将小城镇界定为城市,小城镇的规划大多套用城市规划编制的模式,同时又遵从主要针对乡村型居民点的GB50188-2006村镇规划标准,因此小城镇规划如同小城镇概念一样,亦有城乡二重性。小城镇规划的内容在目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并不截然分开且带有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双重特色的小城镇规划模式,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作为小城镇主体的人,在积极努力改造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通过生产和生活将大量废弃物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直接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结构。近年来,作为农村中心的小城镇人口增长很快,由此带来的小城镇污染日趋严重,往往超过小城镇的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引起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调节能力失控,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别人的身体健康。故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
2.特色原则。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在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中,一般也将反映自然特征和状态的地形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等作为分析和考虑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土地适宜度分析的主要评判依据,而地形地貌存在的生态价值则考虑较少;小城镇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小城镇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环境保护规划缺乏对小城镇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仍停留于运用技术手段控制环境污染的层面。
2.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环境雷同。小城镇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的小城镇规划中特色的缺失;小城镇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镇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小城镇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小城镇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对图形、建筑单体特色的过分追求造成小城镇整体特色的减弱;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小城镇原有特色的消失。
三、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思路
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1)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2)小城镇的实体。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城市设计道德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城镇的总体空间。
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1)历史文化环境的表达。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城市设计方面: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村落布局、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2)意义性环境的表达。小城镇的意义性是由空间要素及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内在文化涵义,主要是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的影响所形成。小城镇的意义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城镇的环境意义不仅能使环境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安全感和归属感等,而且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加动人。因此,城市设计要加强环境的意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对小城镇形体和空间的造型、尺度及色彩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小城镇的整体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3)社会环境的表达。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社会结构是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和深层次的因素。在小城镇物质形成背后潜藏着人与物、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和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经过长期历史积累沉淀而成,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无形组织,对于居民精神的依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亲切感、邻里感、社会感、自我感和归属感。小城镇社会组织有血缘、地缘、和宗教等,无视这种组织结构会使居民感到失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由于历史的积淀,小城镇的社会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性。这种社会形态不具有意识的组织就能形成,因此城市设计道德要保持原有社会网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环境的舒适感,而且可以产生一种内聚作用,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成为社会安定的珍贵因素;其次要通过小城镇合理的用地布局赋予现代小城镇的社会组织以新的内容,适合当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去“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人员在对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有规划地发展小城镇的对策
规划是政府管理城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对城镇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关键,好的规划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因此,高水平和前瞻性的规划对小城镇的和谐、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问题。
1.结合自身实际。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城镇在规划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小城镇的城镇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城镇的总体取向。是为旅游服务,还是为大城市服务,还是以自己发展的龙头产业来带动。要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根据经济结构、资源特色、地理环境和城镇布局制定出发挥地方优势和具有地方特色城镇群总体规划。找准城镇的“位置”来经营城镇。这样会找到良好的市场取向,有利于布局的合理与迅速形成小城镇的格局.有利于发展自我。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严谨的规划可行性论证。才能更好的避免好高骛远和短视规划带来的负面后果。
2.把握好规划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小城镇能拥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就可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城镇环境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它包括农业、工商企业、城镇设施等.最重要的是它与区域的环境系统紧密相连。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水、土地、能源等都是重要的元素,突破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导致土地与水资源紧缺、资源流失和环境污染加重。最终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恶化等。因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确立优化环境的资源观念。根据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重视小城镇绿化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较为完善的绿化系统。同时。在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稳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另外,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有效控制城镇内文化遗产及周边的建设开发活动
3.政府部门加强规划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目前,一方面,城镇政府主要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对规划的实施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短期行为和错误决定。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规划的法规体系和规划审批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规划经过批准实施后.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不能因为领导同志的更替而随意改动,影响规划的稳定性和长远性另一方面,原有的城市规划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又没能进行新的调整。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尊重规划,尊重科学。调整不是对现存规划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原规划的修改、充实、完善和提高。要避免一任领导一任做法.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改革原来的规划编制程序和办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和发展。
总之,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看到,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导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在新世纪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12,(4).
[2]唐建兵,王玉琼,张薇.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12,(1).
[3]胡序威.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2013,(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