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勇张殿玲张静
(旬阳县中医院陕西旬阳725700)
【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配合牵引、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针、牵引、神经阻滞、功能锻炼等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结果:420例经过1-8周治疗,治愈204例;好转178例,无效28例。结论:以夹脊穴深刺电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法,能使本病有效率明显提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牵引;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7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腰腿痛疾病,本病好发于中青年,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牵引、神经阻滞治疗方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0例,108例为住院病人,312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6例,女18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长16余年,最短1天,所有病人症状、体征及X线、CT及MTI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2治疗方法
2.1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
主穴:病变腰椎节段两侧夹脊穴。配穴:患侧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穴位浅层,缓慢刺入达到一定深度,以中等刺激强度进行提插捻转。夹脊穴向脊柱方向刺入,一般选用2-3寸毫针针刺,环跳、秩边穴常选用3-5寸毫针深刺,以有向下肢放射串麻针感为佳,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电针穴位以夹脊穴、神经干附近穴位、阿是穴为主),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耐受力度,留针20分钟,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腰骶部,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神经阻滞治疗[1]
2.2.1骶管阻滞病人取腹部垫高枕卧位或屈膝侧卧位,摸准骶管裂孔做标准,常规消毒,用7号注射针穿刺入骶管裂孔,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先注入5ml试验量(1%利多卡因)观察3-5min无不良反应后,加压注入镇痛液,20-30min,注射速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如果注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应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注射,等反应消失后再注射。
2.2.2硬膜外腔阻滞病人取患侧三屈卧位,取病变部位棘突间隙或相领上、下棘间隙,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硬外穿刺针刺进针,拔出针芯,常规采用落空感、回吸、注气无阻力三联法判断是否进入硬膜外腔,向病变区置管,先注入5ml试验量(1%利卡多因),观察3-5min无不良反应后,注入镇痛液15-20ml,用5-10min推完。
2.2.3神经根阻滞用10cm7号长针头,常规消毒在患椎棘突旁二横指处垂直进针,遇到横突,于横突间隙向内进针约1cm左右,有向患侧小腿部放射样麻、因、触电感时,仔细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推药5ml,并观察疼痛减轻或消失,最后将剩余的镇痛液推完(总量10-15ml)。
2.2.4痛点阻滞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腰椎横突、棘突、棘突间隙、臀上皮神经、梨状肌处。
镇痛液配制: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2%利多卡因100-150mg维生素B121-2mg+注射用水10-20ml。阻滞方式应根据病人病变部位、体质整体情况灵活选择,5-7天一次,硬膜外阻滞及神经根阻滞,多用于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骶管阻滞多用于腰5骶1椎间盘突出患者,痛点阻滞多用于因椎间盘突出后,并发的横突肥大、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臀上皮神经、梨状肌的炎性改变。
2.3牵引复位治疗
神经阻滞30分钟后,进行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前应详细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采用吉林兴达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DYY8-1型三维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机。(1)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突出类型等确定牵引距离(50-70cm)成角方向(多采用前屈位)、成角度数(10-20°)、旋转方向、旋转度数(10-20°)的数据指令输入计算机。(2)治疗时,患者解除腰带,俯卧于牵引床上,暴露腰部,确定病变位置,胸部和臀部分别固定于牵引床胸腰板和臀腿板上,主要患椎间隙应与床的的两板交界处略前方相对应,术者立于患侧,在足踩牵引电动开关的同时,双手拇指按压推顶病变间隙,牵引与复位瞬间同时完成,重复操作2-3次结治疗,松开固定带,床体复位,弹力腰围固定,绝对卧硬板床4-6小时后,相对休息6天,一般间隔6天治疗1次。
2.4配合治疗
根据病情及治疗反应,酌情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活血化淤、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卧硬板床,纠正不良姿势及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腰腿痛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以上,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2]。
3.2疗效评定本组420例中,治疗时间1-8周,平均16.5天,三维快牵平均1.6次。结果:治愈214例,好转178例,无效28例,有效率93.3%。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医学归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认为本病因于风寒湿邪,跌仆劳损,而致气血凝涩,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坚有关,肢体肌肤失之濡润故而产生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通过电针治疗能起到疏通经络,解痉镇痛,祛风散寒的作用[3],从而使病人症状、体征得以改善。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机械压迫,牵拉和化学炎症刺激,使神经根损伤而致功能改变,腰段椎骨间病理性位移,椎间力的平衡状态改变,椎间软组织损伤及机化粘连,相应神经根张力增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方位成角旋转快速牵引,瞬间内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复位动作,通过后纵韧带的弹力,使突出的髓核回纳或发生了变形的位移改善了它与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的关系,松解粘连,并可以调整椎体、关节紊乱纠正椎间失衡,为突出椎间盘自然再吸收创造有利条件[4]。
采用不同方法的神经阻滞治疗,是以阻断痛觉向中枢的传导和消除血管痉挛,缓解血管阻塞,消除骨胳肌痉挛,解除炎症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为主要目的,曲安奈德有消炎、消肿、防粘连作用,维生素B12对神经亲和力强,可促进神经组织的代谢和修复,利多卡因可阻断痛觉向中枢的传导作用,缓解肌肉痉挛。药物、物理治疗可从不同的途径起到消炎、镇痛、改善循环的作用,腰背肌的锻炼可强化腰肌,不但可以治疗现症,而且对加强腰椎的保护,防止复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可以互相弥补不足,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有效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图解.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7-20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写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孙国杰,王华,王玲玲,等.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74—976.
[4]朱汉清,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03,2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