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马刚

马刚(息烽县黑神庙中学贵州息烽551109)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不高。提高观察能力要有目的的去观察认识,有计划、有意识的开展思维活动。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物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方法;习惯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

1.抓住对象培养观察目的

一是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即物象的基本形、基本色调与大色块关系,事物形体相貌的主要特征。抓特征是对观察的主要要求,它要求去粗取精,是概括提炼的过程。如画人物肖像时,嘴唇厚的人画时要强调表现出厚度,眼睛小的人甚至画的比原形更小,强调至夸张变形的地步,以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二是观察事物的个性、共性、区别与联系,在共性中求个性。如画人物头像时把握好面部五官位置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区别出表情的变化、年龄的差距、发式等个性特征,这样人物头像的特征就表现出来了。对画面这个对象的观察主要是看关系,如绘画中的构图与画面总体的比例关系;局部服从整体的关系(它区别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看,然后拼凑起来的观察方法,它要求作画者在看到每一部分时,都考虑到它和全体的关系);层次关系;色彩配置协调关系等。

2.注重生活细节,培养观察方法

作为学习者,要极端注意眼睛的训练,学会对生活进行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例如在构图和结构形体的观察上,重要是培养几何形的观察方法。用几何形(根据结构)去分析对象、概括对象,一切物体的运动、形体、特征,都会处在你的捕捉之中。画面的结构好,能使你的画面更洗练,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画面的结构可以说是绘画的建筑性,结构(主要指构图,造型结构图)也构成画面中的气势,构图给人心理作用,是经过分析对象而又艺术地综合对象,面对对象,一眼看上去就应看到对象的结构整体,即最本质的结构特征,而且意识中马上能产生最简练的表现对象造型特征的表现力,这种艺术的简练观察力才是一个画家和学生眼睛的区别。现在美术课堂上,多给学生练习速写,是培养观察力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学习观察具备一个首要的品质:在视觉上整体地接受世界的能力。必须训练自己的眼睛学会综合,综合并不是单纯的表现方法的问题,重要的是观察方法。没有这种综合,意味着你缺乏整体和概括的观察能力,你就会钻牛角尖,而且也达不到“一般所见”的那种最鲜明和整体的形象感受。

3.多角度指导,培养观察习惯

“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观察是即时性的,总是在一定外部需求的情况下才刻意地去观察。但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其学会观察,甚至其一生的教育和发展也要求学生会观察

观察总是建立在一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凭空臆造。在观察前,师生要共同准备好观察的材料。如学习《静物》一课,教师可带水果等让学生亲眼目睹各种它们的特征。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予指导,教给合理的观察顺序。如学习《建筑》一课,如何让学生掌握透视,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认真观察建筑物,这样,学生在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观察过程中尝到甜头,懂得了观而有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恒心来逐步培养而成。教学中仅限于课堂内进行观察是不够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观察活动的一个生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必要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绘记录。也可以采取课前“一分钟描绘”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当天观察到的事物。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为今后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良好的观察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而观察能力是智力的门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发展他们正确的观察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