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成绩非智力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小学生学习成绩非智力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王宝贺刘聪敏朱建成牛玉莹

王宝贺刘聪敏朱建成牛玉莹

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镇渔津洼中心小学

[摘要]目的: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小学生的行为及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强化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了《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我校122名在校生进行了科学地调查。结果:与中等组小学生比较,学困组在多动、多动指数方面得分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和组织性。结论:小学生学习成绩受自身行为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行为;学习成绩;家庭环境;

学习是发育中儿童永久的课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尤为关注,各领域对学习过程研究甚多。相关文献报导IQ水平并不能完全决定学习成绩高低,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成绩,而学业成败又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具备学习前提条件下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学困生。为强化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笔者通过我校12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学生行为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以渔津洼中心小学三~六年级的小学生为对象,按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共抽取各年级共计131名。调查时发出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其中女生63名,男生59名。

1.2方法(1)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参考李燕芬[1]等采用学习成绩为上学期期末学校统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平均分,其中A表示4分,B表示3分,C表示2分,D表示1分;100分制则按A≥90分,80分≤B<90分,60分≤C<80分,D<60分换算,再按上述A,B,C,D转化为统一标准。4.0分定为成绩优秀组,3.0~3.9分定为中等组,小于3.0分定为学困组。(3)经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小学生《儿童行为量表》各因子得分,见表1。

以家庭环境量表特征因子作为自变量,儿童行为量表中的4个量表总分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和组织性。

3讨论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逐步具备了独立性和批判性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年龄。处于此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认知能力、辨别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则呈现出片面、逆反、甚至过激等特点。在这一时期,如果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心理发展过程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则会对学习、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人格偏离。本调查研究中发现与中等组小学生比较,学困组在多动、多动指数方面得分较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多动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在与家庭环境量表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中,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和组织性。家庭环境是学生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学生入学后,虽然在家的时间减少,但此时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仍然是重要的,本次研究的结果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成员之间公开暴露愤怒和矛盾的程度越大,组织性越差,发生行为问题的机率越大。及早发现和干预不良行为,有利培养儿童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家长应争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预防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等.父母教育方式与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