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60111198608101014
摘要:在当今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交通问题正逐渐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项重大难题,城市地铁的快捷便利将成为交通建设的首选,由于涉及的人流量较大,安全问题势必会成为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因此,在地铁工程中亟需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本文首先对地铁工程安全事故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管理
一、安全事故统计
据统计,历年来在我国各行业中,土木工程领域安全事故伤亡人数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而在土木工程领域,房建工程的事故及伤亡数最多,地下工程紧随其后,可见地下工程建设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尚无专门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库,虽然国家住建部事故快报网于2012年起对发生死伤事故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整理,但对于零伤亡事故并未记载。经过收集资料发现,东南大学的邓小鹏、李启明等人统计了1999年至2008年间国内126起地铁施工事故案例;李皓燃、李启明等统计了2002年至2016年3月间国内246起地铁施工事故案例。虽然已有研究并不全面,但可以以此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探索我国地铁工程事故发生的规律。
二、安全事故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安全事故现状分析
1.2.1按施工方法分析
对地铁工程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地铁工程施工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中,明挖法发生的事故最多,其次是盾构法。这两类工法因使用率高且本身风险较大,其事故发生率占全部地铁事故的80%以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时施工风险较大、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应重点研究其相应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1.2.2按事故类型分析
对地铁工程中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坍塌(包括深基坑坍塌、周边路面及建筑物坍塌、模板支撑失稳坍塌)、水害(包括涌水/泥、突水/泥等)、火灾、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均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类型。其中,坍塌与水害作为原生安全事故,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发生以后容易引起其他一连串的次生安全事故。因此,充分考虑水患的风险控制对地铁工程安全施工极为重要。
(二)事故原因分析
有学者从主客观上对我国地铁工程安全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引发地下工程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约22%为客观原因,37%为主观原因,另外41%为主客观共同原因。
1.3.1主观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包括:①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监管责任缺失、以罚代管,对献礼或政绩工程任意规定工期;②施工方以包代管、违法转包,主要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到岗履职,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无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③监理方未及时发现问题,责任心缺失;④建设方违规发包,招标条件不严,抢工期,造价偏低导致安全设施投入不足;⑤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勘察资料不齐全等。
1.3.2客观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地铁工程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铁工程技术和管理力量难以充分保证,管理人员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他们经验不足,对于不良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环境中的诸多不可预见因素及其他风险认识不深,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工期紧张,如3~4年建成一条长达20~30km的地铁,导致前期工作不充分,勘察设计资料准备不足,且施工期间忽视安全问题,任意删减施工中的安全步骤和措施。另一方面,复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环境是造成坍塌、塌方、涌水/砂、突水等主要事故类型的环境因素,因此,提前查明复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环境并及时防治是城市地铁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政策方面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关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法规体系。住建部及中国铁路总公司仅发布了作为指导性文件的导则、指南及规定等,没有明确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导致我国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存在费用未明确列支、责任主体不明、管理流程混乱、管理内容不明确等问题。
3.1.2资质认定方面
在资质认定方面,尚未明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单位和人员从业资质,对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的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责任认定等没有统一规定。此外,对监测单位及其人员从业资质也没有相应的认定,监测队伍不规范,对很多地方实行的“第三方监测”缺少国家性的法规进行管理,使得监测行业处于无序状态,对监测内容、监测指标、责任主体等没有统一的规定。
3.1.3理论研究方面
目前,国内在风险管理的风险定义、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和风险监控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在实际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的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主要依赖于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所谓的“监控系统”仅能够做到“监测”,而不能实现“控制”,缺乏统一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四、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进行人员管理的工作中应注重实行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完善和细化各项风险事故的检查和落实。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要做好各项记录和汇总整理工作,以确保后期能直观有效地分析各问题的原因,尽可能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穿插进行,围绕各项施工机械的内容和现场环境开展安全评估分析。另外,要积极采取各项保障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严格管控临时人员的进出机制,安全检查人员要细化各项施工环节对机械使用的细节管理,以保障对机械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对施工环境的全面检测
在地铁修建开工前,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且具体的考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环节。勘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管线、周围建筑物等数据信息加以系统的整理。设计人员需要对现场数据加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施工方案,确定地铁施工位置,明确底层之间的关联及影响,并在交底环节向施工人员提供详细资料。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并针对周边环境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及早作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借此不断改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地铁工程顺利完工。
(二)加强引导与规范法律法规
鉴于地铁工程是风险较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的建设项目,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强有力的法规作为指导,明确风险管理的地位,加大安全风险管理投入,加强风险意识。同时,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并完善地铁施工事故统计调查和报告制度。
(三)同步加强项目推行与理论研究
在每个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及方案,严格按计划、方案执行风险辨识、评估并加以控制。根据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做好实时监控及信息反馈工作,提前策划预防措施,做好应急预案,最终转移和规避风险。同时,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定量研究,加强科学监测、信息化传输和反馈控制;实现地质数据大数据化及风险可视化,加强预警系统并及时采取应急预案措施。
五、结语
因地铁工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亟需对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进行研究。根据对历年地铁工程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发生的事故率最高,应继续加强对相关施工方法关键风险点的控制研究;②坍塌和水害是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不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判及防治是风险控制的重点;③主观原因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推行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极其必要。同时,地铁工程风险的控制需要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创新,在我国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形势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无论是技术方法还是管理方法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针对这两方面的研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皓燃,李启明,陆莹.2002—2016年我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1):12-19.
[2]韩颖.“全员精品意识全员安全管理”——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安全管理侧记[J].劳动保护,2017,08(08):95-97.
[3]黄永积.地铁车站施工机械作业安全风险及应对分析[J].科技视界,2016(15):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