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锦华
摘要:课堂是教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无数的生成,教师要充分捕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生成;捕捉;独特见解;认识“分歧”;意外错误;思维疑惑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以促进其更加有效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行程。”而课堂的变化过程又蕴涵着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它,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筹帷幄,因势而变,顺道而导,这样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一、捕捉学生独特的见解
学生都有着个性的思维,特别是在课堂上,经过积极的思维后往往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是遵循教师的思路,不一定和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合拍,有时甚至是“傻问题”“怪想法”,但这其中往往包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对于这样的声音,首先是要提倡,要鼓励,接着要与学生一道认真分析,挖掘其创新潜力,将学生的想法从朦胧状态引向清晰状态,从而达到更高的层面,即使确实错了,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吸取教训,今后会少走弯路。
“四边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所以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得。”
显然他不知道这是个凹四边形,但他能由三角形的定义、内角和类推出四边形的定义及内角和,这种触类旁通的思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所以当学生的想法很独特且富有价值,教师不能抱着教案一成不变,而要根据现实情况运用自己的教学底蕴、教学智慧灵活驾驭,沉着应对,耐心倾听,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新的见解和创造,从而地增加教学有效信息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二、捕捉住学生认识“分歧”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决定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认识分歧时,正是反映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继而引导学生对比质疑,在争论中尝试解决焦点,在合作探讨中凸现问题的实质。
案例2: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以四边形为例问:有哪些方法可以将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
学生讨论一番后,得出以下几种:
教师逐图分析四边形内角和在①中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在②中是三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一个平角;在③中是四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一个周角;在④中是三个三角形内角和减的内角和,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说:“第④个图不一定”,接着他到黑板前画出了下图:
哦,原来如此,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思维中出现的“分歧”,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彰显学生个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精彩纷呈。
三、捕捉住学生意外错误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历新知识与旧知识系统的冲突,也就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难免发生偏差或错误,而这种偏差和错误总包含某种合理成分或反映了学生的某种思维障碍,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独特,一种超越,教师若能捕捉住这些错误,挖掘错误中的“闪光点”,就可以让智慧“喷薄而出”,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当将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直线交点的方法已经形成习惯时,上面的这种解法也不失为一种新方法,况且计算简洁方便了。
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让学生从出错中学习,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捕捉住学生思维疑惑的资源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适时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让积极的、活跃的思想充分交流和交辉,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驰骋,不断创新,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品质,显示了独特的数学教育价值。
这样思维是不是让人有豁然开朗,醒醐灌顶之感。
可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想法,产生疑惑。通过一个个疑惑的破解,一个个终点的探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章跃建.中学数学的十个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3).
[3]宋凡忠,章建跃.精彩生成,不容“滑过”[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励才实验学校邮政编码: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