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泗水县光明路34号273200)
摘要:电力调度的范围很广,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概念较为宽泛,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力调度,从而保证电网的优质、稳定、安全运行。本文结合电力调度现状及信息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为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调度;模式;发展
1信息化背景下的电力调度现状
1.1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模式
目前,电力调度信息化主要分为依托式与独立式两种模式。对于两种模式,一般会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具有优势,主要表现为:1)能够更好的将电力调度的实际业务与信息化系统相结合;2)电力调度的业务范围广泛,由调度部门进行独立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其生产与管理功能;3)电力调度的上下级互调关系是非电力调度系统所不具有的。
1.2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力系统普遍实施“三集五大”的管理模式,将人、财、物等管理权力尽可能的向本部进行集中,同时进行大运行、大营销、大检修、大建设与大规划。电力调度已经建成了一些应用系统,如应急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等,与生产、安检等部门的GIS系统等各司其职,在各自的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并不能达到信息的共享,很难统一各系统的数据,不能对决策指挥系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调度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操作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电力调度系统目前已经建成使用了一些应用系统,如调度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系统等。而在生产、安质等部门也建设了很多信息系统,但各系统之间大多是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信息共享不足,没有统一整合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更谈不上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因此,很难对决策指挥系统起支撑作用。
2)各级调度的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基层调度员,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标准化程度不高,操作流程不规范,很难适应调度信息化的需要。
2基于系统功能分析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1检修管理方面
主网调度指令票借助于OMS系统拟写,配网指令票借助于DMS系统开票,调度指令票由副值拟写,经值长或正值审核后,提向下传达,如有更改,需及时向运维部门报告,并重新填写操作票,继而向下传达。
2.2调度管理方面
①交接班。通过OMS系统、GOMS系统,可直接完成检修、事故处理、缺陷遗留等问题的交接,自动签名,移交下一值。②值班运行日志。当值调控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当班运行记录,包括日常工作、停电检修、调控技术支撑系统异常、运行方式变化、工作票及带电作业、重点监控、设备变动、电厂管理、故障管理等。完成交接班工作后,不能对上一值班记录做出修改,值长应对当值记录进行审核,避免出现记录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情况。③查询与浏览历史记录。各用户均可查询、浏览历史记录,结合“系统运行情况”、“接班时间”及“当班人”等条件查询历史记录。在查询过程中可通过输入关键词方式进行查询,如输入“系统运行情况”,可通过系统的自动模糊匹配,为用户找到各相关查询结果,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其需要的查询结果,并双击打开,便可浏览其中的详细内容。
2.3继电保护定值管理方面
①继电保护计算书。继电保护计算书应包含计算系统元件的参数、计算和整理电网参数,如变压器容量、线路长度、线径等参数计算。②继电保护通知单。保护定值通知单可为保护装置整定创造条件,为现场保护装置调试奠定基础,各定值需包括批准、审核、计算和签名盖章。定值单需按要求编号并标注出计算与执行日期。完成现场整定后,运维人员与调控员共同签字并将整定信息进行归档。
2.4负荷管理及信号监控方面
①负荷预测与实时监控。负荷预测包括三种,一是人工智能方法,如模糊预测、专家系统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二是时域分析方法,如傅立叶分析预测、小波分析预测;三是动态过程描述方法。借助于iES600系统及信号分类系统,可对主变、线路负荷及设备、线路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以一般上限,严重上限,事故上限三个等级进行显示,调控员可结合负荷越限情况,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并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②无功电压管理。投入AVC系统,变压器档位可自动调整,电容器自动投切,在电压越限范围的条件下,经相关工作人员手动调整,可确保无功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2.5故障研判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配电自动化DMS系统发出的报警,以及采集系统配变电压变化情况,对配网故障跳闸开关进行判断。继而通过故障指示器短路电流,明确故障线路段、失地地段。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故障研判的科学化、自动化,为现场抢修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减少了抢修时间,使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
3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挑战及应对措施
3.1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挑战
1)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尽管近年来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但仍有很多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并不能达到信息化发展水平;2)有关于信息化的技术人才不足,目前大部分的调度人员仍是供电、变电的相关人员,且年龄较大,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低,信息化意识不足;3)对于信息化的重视不足。很多的电力部门只在乎眼前利益,并不重视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问题,对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导致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制约了其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进程;4)缺乏总体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依据部门需求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仅仅为本部门单独服务,并没有从电力系统的顶层控制出发,进行整体考虑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导致各部门信息系统缺乏联系与共享,电力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的信息不能应用于电力调控当中。
3.2应对措施
1)增大认识,强化领导。要加强和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各部门需要调整步伐形成统一认识,重视调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并且从顶层战略开始加强规划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并且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顶层控制与领导。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电力调度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程,需要结合电力行业发展逐步进行。因而,需要从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而后依据各部门发展战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技术方面,要紧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系统整合,更好的做到运筹千里的信息化调度系统。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信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与从业能力,打造信息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电力调度队伍,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电力调度作为电力生产使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网运行的效率与效益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反映着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化技术与电力调度系统结合发展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王德民.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调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20(1).
[2]郑晓唯.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04)
[3]方怀宇.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10)
[4]程刚,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探讨[J].通讯世界,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