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胜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但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解决学生的对写作的兴趣问题,即不愿写的问题,此外还要一步一步解决些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不愿写;写什么;怎么写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的目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不愿写”的问题
1.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中学生爱听、爱说、不爱写。因此,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可在课前安排5分钟的朗读随笔或日记的训练,也可在学完一课后,让学生谈感受、谈看法,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记录下来。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由少到多地积累写作素材,学生“肚子”里有了东西。自然写作兴趣就会提高。当然学生作文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的,对于学生写不好的作文,教师要启发、鼓励,对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应适当点拨,之后让学生重写,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2.以课文为依托,走向社会、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现在的教材、课文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应以课文为范例,两全其美。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而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易触发联想诱发学生写作欲望,所以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向生活进行写作,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学以致用,品尝到了写作的趣味,增强了写作信心,作文教学的心理基础夯实了。
二、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批阅学生的日记中,经常看到学生这样写:“我很想写作文但拿起笔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这说明“写什么”的问题在困扰着学生。
陶行知认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流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二位教育界前辈的话启示我们: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而课外活动正是帮助学生过“写什么”这道河的桥梁。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课外活动。校内课外活动主要内容有:阅读、练笔、办报、班会、听报告、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竞赛等。校外课外活动主要内容有:参观,考察,逛市场,欣赏自然、名胜,系统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及各种活动,开展文明礼貌、讲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帮助贫困户,帮家长做家务,相互交流、沟通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开展,注意课内外结合,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学生一旦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内容充实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学生的“写什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文教学的材料基础就打好了。
三、搞好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有了作文材料,不等于有了作文,材料应该怎样用,作文应该怎样写又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笔者是这样帮学生突破的: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教师应选择内容比较新颖、贴切学生生活的文章为范例,剖析到使每一篇文章都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困惑,学生作文便能把握命题特点,避难趋易,游刃有余。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立意时别出心裁。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集中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型思维,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思如涌泉,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
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初中生思想解放,喜欢标新立异但看问题片面,没有深度。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找准材料作文中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会抓住要领,文章中心明确。
4.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他们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不知道“怎样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文体知识,常常写成“四不像”。这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文体特点,并将其比较,并进行交叉训练,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又会根据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体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除了以上提到的几方面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等等教会学生,并结合课文进行强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终身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而用。
学生一旦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技巧,“怎样写”的障碍得到解决,作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三中邮政编码:0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