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119例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119例的临床分析

孙东霞

孙东霞(内蒙赤峰红山区妇幼保健所妇产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治疗后119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症状和时间,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40±4.25岁,24~39岁占91.6%,52例为慢性盆腔炎症,47例为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19例为绝育术后慢性盆腔痛,1例为坐骨疝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106例行非手术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119例经治疗后35例症状无缓解。结论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是涉及多学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障碍,并且引起患者社会行为及家庭生活的障碍。临床上对待慢性盆腔疼痛要正确分析,合理治疗,给予关爱。

【关键词】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17-01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pelvicpainCPP)是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它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近年来有上升超势。有研究显示,在国外,美国育龄妇女CPP的发病率为14.7%,英国育龄妇女CPP的发病率为24%;在国内,李晓青对1880例CPP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育龄妇女发病率为12.23%,崔尚云对442例CPP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痛龄妇女的发病率为16.9%。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对CPP的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5—25%。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1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19例,106例给予药物及微波治疗,13例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至2011年10月,有35例经治疗后疼痛及其他不适无缓解。

2结果

2.1一般情况119例患者就诊年龄24~48岁,平均32.40±4.25岁,其中24~29岁27例(22.69%),30~34岁66例(55.46%),35~39岁16例(13.45%),40~48岁10例(8.40%)。孕次平均2.03±0.999次,产次平均1.03±0.181次,98例月经规律,21例月经不规律(17.65%)。

2.2发病时间和症状患者就诊时119例均诉下腹部坠痛胀痛,月经前及劳累后加重,其中107(89.92%)例伴有白带增多,62(52.10%)例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初次疼痛至本次就诊时间为6~12个月者89(74.79%)例,初次疼痛至本次就诊时间为12~18个月者30(25.21%)例。

2.3治疗情况

2.3.1CPP的检查[1]

2.3.1.1CPP的一般查体患者一般情况,活动情况,体位;脊柱情况:有无脊柱侧弯,骶尾部疼痛,疼痛触发点及盆腔对称情况;腹部:皮肤有无瘢痕或高度敏感,是否在腹部各区域有疼痛触发点;外阴:以棉签检查外阴感觉,寻找疼痛区域,注意前庭部位的疼痛和压痛。

2.3.1.2CPP的妇科检查用单手指行阴道检查:触摸阴道前壁感知尿道和膀胱基底部是否有压痛,该处压痛是间质性膀胱炎的特征之一,是否有肌肉触发点疼痛;窥具检查及双合诊盆腔检查:有无宫颈举痛、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结节、肿物和盆腔器官活动度等。

2.3.1.3CPP的实验室检查中段尿培养和药敏;宫颈和阴道分泌物拭子培养;全血细胞分析。

2.3.1.4CPP的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波检查:能够帮助确定盆腔包块的来源、囊性或实性,彩色多普勒还能评价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对于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帮助;MRI对疑恶性肿瘤、腹膜后病变或小体积肿物时有价值。MRI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和75%;CT检查对小体积肿物等有诊断价值。其它包括静脉肾盂造影、消化道造影、腹平片和骨平片等等X线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

2.3.1.5CPP的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肠镜检查。可疑盆腔异常的CPP是妇科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指征,清醒镇静情况下的显微腹腔镜检查,描绘盆腔内的疼痛部位,即腹腔镜触痛检查技术,通过探针或者牵拉盆腔组织诱导出与平日相似的疼痛,从而确定疼痛来源。

2.3.2药物治疗

经上述系统全面检查,52(43.70%)例诊为慢性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药物治疗用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的抗生素;47(39.50%)例诊为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19例绝育术后慢性盆腔疼痛嘱其加强营养,锻炼身体,调节规律的生活,进行物理治疗。

2.3.3手术治疗

13例CPP患者行腹腔镜下分解粘连。

2.4随访和复发

119例患者经检查治疗21天后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复查,随访时知1例去外地检查为坐骨疝,在腹腔镜下行手术修补疝,盆腔疼痛症状消失,35例从初次就诊到随访的最后日期盆腔疼痛症状未缓解。

3讨论

3.1CPP的病因

CPP是涉及多学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可以由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理疾患等引起。一项基于社区CPP调查:间质性膀胱炎占31%,肠激惹综合征占37%,妇科疾病占20%,肌肉筋膜占12%。由妇科疾病引发的CPP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退化性子宫肌瘤、遗留卵巢综合征、残余卵巢综合征;由生殖道畸形引发的CPP有阴道横膈、残角子宫、处女膜闭锁;由泌尿、消化系统引发的CPP有慢性膀胱炎、慢性阑尾炎、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加重,女性心源性慢性盆腔疼痛日渐增多,但无阳性体征。

3.2CPP的特点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组织对疼痛的定义是一种与客观或潜在存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或根据这种损伤进行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包含两个内容:①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个体对疼痛的理解来自于早期的损伤体验;②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疼痛并不否认疼痛存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对减轻疼痛的治疗的需求。慢性疼痛通常是被广泛地并人为地用来指一些在急性组织损伤消退后继续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或反复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或者预期会继续或进展的组织损伤所伴随的疼痛。慢性疼痛主要有两种类型:慢性伤害性或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的组织损伤,损伤神经通路长时间传导疼痛信号;神经性疼痛,通常没有明显的组织损伤,而是疼痛传导通路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疼痛信号的长时间传递。CPP它的疼痛主要是持续性下腹隐痛、坠痛,腰骶部酸痛,劳累后或月经期症状加重。CPP的表现形式有局限性疼痛、放射痛(指神经干、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可沿受累神经向末段传导,常见于椎间盘脱出)、牵涉性疼痛(为内脏和皮肤传入神经都汇集到脊髓后角相应阶段的神经元,当内脏病变,传入神经进入相应的脊髓阶段,皮肤出现的疼痛,多见于深部脏器痛)。由于慢性疼痛已经丧失其适应性生物作用,往往会逐渐出现一些自主神经系统征象(例如疲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饮食无味、体重减轻、性欲减退、便秘等),并且可能继发抑郁症。

3.3对CPP的评估

3.3.1心理状况评估评价患者经历及有无合并方面对慢性疼痛的影响,有无心理障碍病史,特别是精神疾患,有无物质依赖或滥用情况;目前的社会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情况;了解疼痛发生、疼痛应对方式、疼痛加重或缓解因素;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及情绪的影响;洞察疼痛对患者目前及未来生活状况的影响。

3.3.2对疼痛的评估可采用0—5描述疼痛量表(VRS0—5):

0级无疼痛

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

2级中度疼痛适当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

3级重度疼痛干扰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剂

4级剧烈疼痛干扰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

5级无法忍受严重干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CPP的疼痛一般在2—3级。

3.4CPP治疗

3.4.1药物治疗原则治疗包括针对疼痛病因的治疗以及疼痛的治疗,两者结合起来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有关一般慢性疼痛的处理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慢性盆腔痛患者。

3.4.2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妇产科医生、心理医生、理疗师的综合性多学科治疗。心理治疗、各种理疗、静态磁疗、骶神经刺激技术、局部麻醉药注射、针灸和营养疗法,中草药治疗……

3.4.3手术治疗①盆腔内有肿块,压迫神经和血管,症状明显,并经长期治疗无效,或症状转剧者。②炎症粘连导致慢性肠梗阻。③输卵管积水或化脓。④有卵巢病变,致子宫出血,经治疗无效者。

3.5给予关爱因为CPP会导致慢性疼痛综合症,即经多种治疗不能明显缓解;正常工作及生活明显受限;具有抑郁症的表现(早醒、体重减轻、食欲缺乏等);家庭角色发生变化。CPP患者的身心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们与患者接触前调整好自身的心态,耐心的聆听和接受病人的感受,以满腔热情及关心的态度与病人沟通交谈,要细致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从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及心理状态,向他们介绍新的先进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其得到关爱,消除无助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摆脱内心的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兰.慢性盆腔疼痛临床处理决策[C].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