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黄淑红曲焱

黄淑红曲焱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3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入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结果:发生静脉炎26例,后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期水平。结论:随着安全意识及入院评估的加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输液工具,因其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满足间断输液的优点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而且将儿科护士从每日反复的静脉穿刺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留置针在临床的愈来愈普及,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静脉炎的出现也不容忽视。静脉炎发生后增加患儿痛苦,家属不理解,易导致医疗纠纷。为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静脉炎严重程度,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入住我科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600例,其中男292例,女308例,年龄2月-14岁,平均(6.4±3.8)岁,共使用静脉留置针1191例次。

1.2监测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科室感染监控护士负责观察和收集病历资料。坚持每班一次对静脉留置针患儿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估,同时征求责任护士意见,共同作出综合评估,同时对静脉炎分级进行判断。

1.3静脉炎的判断方法

临床将静脉炎分为1~4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时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肿,形成条索状物,并可触及;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肿,有条索状物形成,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1.4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凡评估得出1级以上的静脉炎均要进行相应的临床处理。1级静脉炎患儿局部用碘伏消毒液擦拭,每日三次,严密观察静脉炎变化。2级、3级静脉炎患儿局部用舒康博水胶体敷料外敷,并严密观察静脉炎变化。4级静脉炎患儿除局部给予水胶体敷料外敷之外,同时根据临床经验及药敏情况适当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静脉炎变化、患儿有无全身症状。

2.结果

前期300例患儿发生静脉炎15例(发生率5%),后300例患儿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率3%),后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期水平。

3.讨论

3.1易患因素

3.1.1静脉炎的发生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李晓燕报道常规留置时间为5天。若留置时间>5天者,应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便于决定是否能够继续留置。

3.1.2静脉炎的发生与每日给药次数和输液时间呈正相关,留置针的应用一方面方便随时静脉给药,但反复多次地经同一静脉用药,也增加了静脉损伤的机会。

3.1.3自留置针静脉输液时,输入的药物种类越多,尤其是输入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静脉炎出现的机会高。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至于静脉变硬、呈条索状[1]。因此,不宜将应该通过深静脉输入的药物、液体如:静脉高营养液、强刺激性化疗药物,通过浅静脉留置针输入。当输入碳酸氢钠、氯化钾、红霉素等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输入甘露醇、高渗糖等脱水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以冲淡套管中高渗药液的浓度,以减轻对局部静脉的刺激。

3.1.4应用注射泵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可能因为注射泵为持续正压推注,当留置针套管部分脱出血管腔引起液体外渗时,输液速度并不减慢,可使输液部位快速肿胀,刺激血管外壁,引起静脉变硬。另外,应用注射泵输液者往往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者,每日输液时间较长,也是易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3.2护理

3.2.1置管位置:选择最佳的置管位置对于预防留置针致静脉炎十分重要,2岁以内的小儿宜选择头部血管,首先额正中静脉、颖前静脉、耳后静脉,其次为较粗直的浅静脉。2--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明显,因此宜选择四肢静脉,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踝静脉等。置管前用热水清洗或消毒剂消毒患儿穿刺部位皮肤,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留置针穿刺前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家属协助固定肢体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3.2.2健康宣教:置管前做好宣教是预防静脉炎发生的重要一环,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增强护理人员防治静脉炎的意识。做到每位患儿入院当天,即与家属签订静脉留置针使用同意书,让患儿及家属明确留置针的特点、并发症及保留时间,同意书详细记录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包括:穿刺时间、部位、穿刺局部皮肤情况、留置针型号、操作者签名等。

3.2.3选择合适的留置针相对小号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针时间[2]。同样具有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意义。穿刺时除去针帽,松动针芯,握起蝶翼部分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直刺血管,动作轻柔,减少针管来回移动。穿刺成功后用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3M敷贴固定,以便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炎症反应。

3.2.4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要求护理人员规范化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月统计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用浸湿棉签1/2处的碘附棉签消毒2次,消毒作用时间为2-3min,皮肤消毒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逆行浸入血管壁。

3.2.5留置过程中的护理:责任护士每班对静脉留置针进行评估,评估同时对静脉炎分级进行判断。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早发现静脉炎的早期征象。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告知患儿及家属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严禁带管淋浴,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有不适感应及时报告护士。每日评估留置针留置的必要性,规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4d。选择预冲液进行正压封管每12h封管一次[3]。

3.2.6静脉留置针拔针后的护理:拔针时用浸湿碘伏的棉签竖压法按压穿刺部位5-10min,同时适当抬高穿刺肢体,用医用敷贴保护留置针针眼。拔针后0级静脉炎患儿每班评估留置针针眼至针眼闭合3d止,对1--4级静脉炎患儿每班评估至0级静脉炎后3d止。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安全意识及入院评估的加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春萍,肖秀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107.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15(10):617.

[3]赵小兰,吴晋丽,叶达华,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11.

孙美兰,袁文凤,王瑞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