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栾贻孟

栾贻孟(山东省招远市第九中学山东招远265400)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教学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它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概念定律的探索过程,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4-135-01

新的教育发展方向,正逐渐影响并调整着旧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育方针,正逐渐更改旧的教学观念。教育在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知识层面要不断加深。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物理是建立在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式教学体现了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能更有效的发挥学生观察、动手及分析总结的能力,不断的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现在的物理教学,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关注,但目前还是过多关注试卷成绩的多少,较少的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物理教学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达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将是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今后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即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基本要求: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4、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探究过程往往并不积极。我们应该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学生积极自主完成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涵,知道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探索物理进程的延伸,那么探究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自己从中尝试创新、尝试物理规律或结论的归纳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如在《静摩擦力》教学过程中,针对产生条件和相关因素,提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方向如何?静摩擦力的大小?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设置相应的探究性实验:物品准备:木块、砂纸、弹簧秤、重物等。探究过程:通过改变木块与其他接触面的材料和有无弹力来分析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利用手掌在桌面上抽而未动,结合掌心的体会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特点;(用弹簧秤拉木块)观察木块与桌面保持相对静止,拉力从零开始缓慢的增加,体会静摩擦力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总结出满足二力平衡;然后改变接触面的弹力,拉力不变,观察总结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弹力无关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观察最大静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由于这一切都是源自于生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高,所以让学生探究前首先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现象,然后结合一系列问题逐渐将学生心中的疑问暴露出来,结合设置相应的探究性活动,将这些疑问一一排除。真正让学生能在探究中得到收获,从而不断提高积极性。

积极性有了,其次,要关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在进行实际的探究过程中,有些操作方法或设计思想存在不足,同时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差于是出现动作迟钝,速度较慢,或出现错误等一系列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分层次的进行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耐心,注意自己语言和表情合理引导和搭配,从而带动学生自主解决这个问题,让其有种成就感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同时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也让同学之间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出物理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再者,要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后成功的乐趣。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起点要低,要结合实际分阶段。让他们能体验到每个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在探究完成后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和结论与大家一块交流讨论,结合完成情况就探究过程中的好想法及操作方法给予相应的表扬,对有漏洞和操作方法过于粗糙的给予鼓励并帮其改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最终亲身体会探究过程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物理学是本身就源自于生活,物理教学就是使学生重新认识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过程。虽然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培养成效也不一定能在现行的考试成绩中看得到,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就一定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