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使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临床使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

潘先玲

潘先玲(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列举在心脏内科工作中遇到的胺碘酮临床使用案例,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胺碘酮,减少其副作用;得出结论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广泛,地位重要,但副作用多且严重,药师的帮助有助于更好地使用胺碘酮。

【关键词】临床使用胺碘酮不良反应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031-02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具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和作用,但其带来的副作用较多,且较严重,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其治疗时需要个体化应用。笔者作为一名心内科老护士,通过几例使用胺碘酮患者的案例分析,认为药师的临床指导,有助于帮助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案例分析

1.1患者XX,女,63岁。2009年5月5日因反复心悸,加重10d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阵发性房颤),既往有阵发性房颤、高血压、2型糖尿病。入院时Bp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界左下扩大,HR60次/min,律齐,无杂音。予患者常规降压、降糖等治疗。5月6日09∶25时患者心悸再发,心电监护显示心律为房颤律,心室率120次/min,予静推心律平70mg,无复律,心室率波动在100~120次/min。到10∶00拟胺碘酮注射液150mg,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推,约推注胺碘酮30mg时,患者出现寒战、全身疼痛、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当时心电监护见Bp110/70mmHg,HR102次/min,房颤律,R28次/min;患者神清,对答切题,测微量血糖为6.4mmol/L。立即停用胺碘酮,予吸氧,地塞米松2mg静推,15min症状缓解。到13∶00自行转为窦律。医生考虑该患者可能对胺碘酮过敏,临床药师分析后认为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症状主要为寒战、全身疼痛、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并未有血压下降以及心律失常等,根据胺碘酮的说明书,其要求胺碘酮应与5%葡萄糖配伍,而该患者静脉泵入的胺碘酮系于生理盐水配伍,可能导致药物发生了理化性质的变化,患者输注后引起个体特异质反应。次日对患者行碘过敏试验阴性,改服胺碘酮片,随访半年,无房颤复发,无特殊不适。

1.2患者XX,男,74岁,入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高血压,B型预激综合征(房颤并旁道前传)。2000年9月9日入院时Bp150/105mmHg,HR179次/min,心房颤动。经过评估患者,医师选用胺碘酮控制心室率,首先予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10ml/h的速度泵入,泵完后患者心率下降至120~130次/min,后维持胺碘酮300mg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微量泵入(5ml/h),9月10日继续静脉泵入胺碘酮,分两次,共600mg,每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2.5~5ml/h速度泵入,至9月11日06∶07时继续泵入相同浓度胺碘酮300mg,心率维持在100~110次/min。当日早晨查房,见患者输液上肢出现沿血管走行线发红,开始仅为沿血管走行线发红,以后逐渐发展为血管走行周围红肿,皮肤温度增高,诊断为静脉炎,停用胺碘酮静脉滴注,改用口服胺碘酮0.2g,tid,予患者硫酸镁外敷,患处理疗。之后患者静脉炎逐渐缓解痊愈,病情稳定。

1.3患者XX,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6年,于2010年3月因前壁心肌梗死伴阵发性房颤,服用地高辛及胺碘酮0.2g,qd,房颤控制不满意,之后于门诊就诊,加服索他洛尔40mg,qd。近5个月,此次因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40/100mmHg,双肺闻及湿啰音,心率5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血钾4.07mmol/L。入院后2h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depointes,TdP)。经心前区叩击,静脉注射硫酸镁后缓解。此后又出现数次TdP,均经上述处理后缓解。临床药师查看患者,考虑患者在服胺碘酮0.2g,qd,索他洛尔40mg,qd,5个月中虽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但二者合用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故在急性左心衰竭时突然发生TdP,故建议停服胺碘酮和索他洛尔,补钾、补镁,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照此处理后,患者好转,再未出现TdP。

2讨论

2.1胺碘酮的正确配制方法

根据胺碘酮的说明书,其要求胺碘酮应该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这是因为胺碘酮为苯环上二碘取代,一般来说碘取代物不稳定,容易发生自发脱碘降解变质。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偏酸的环境可抑制胺碘酮的降解(苯环上的碘离去属于SN1反应);再者,由于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如果使用等渗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当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故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时应使用5%葡萄糖配制。

2.2合理的静脉给药浓度

胺碘酮静脉给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脉炎,由于胺碘酮本身呈酸性,用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同样加大对血管的刺激,其次胺碘酮静脉给药的剂量在前24h大多超过1000mg,有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此最好通过导管经中央静脉给药,浓度不超过2mg/ml为宜,出现静脉炎时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稀释,每次静脉注射完后在原位注射少量氯化钠注射液可减轻刺激。护士在输注胺碘酮时应注意选择充盈、弹性好、易固定且较粗大的上肢静脉,注意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渗漏,以尽量避免不良反应。

2.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胺碘酮与很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其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其中TdP占0.7%,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时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索他洛尔为兼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3%,TdP发生率为2.4%,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若二者合用时致心律失常作用相互叠加,所以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应避免联合使用小剂量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以减少猝死的危险。同时应该注意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增加华法林血药浓度100%,与地高辛合用时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70%,与普鲁卡因酰胺合用增加其血药浓度55%,与苯妥英钠、氟卡尼合用亦能增加其浓度。故临床在合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4],监测相关的指标以控制疗效。

3结论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而十分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心衰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对猝死高危患者防治上均作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但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干咳、胸闷、心悸、头昏、黑曚、血压下降、甲状腺机能异常、肺部纤维化,甚至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因此临床医师借助药师的药学服务,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SinghN,VaughnWilliamsEM.Theeffectofamiodarone,anewantianginaldrug,oncardiacmuscle[J].BrJPharmacol,1970,39:657.

[2]梁海军,陈永生,雷励,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37,47.

[3]张庚,熊英,刘东方,等.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4.

[4]高荣,查舜,程光荣.缬沙坦与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