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ImproveResearchandSocialServiceCapacit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程冲CHENGChong曰李淑君LIShu-jun(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5)(WuhanRailwayVocationalCollegeofTechnology,Wuhan430205,China)
摘要院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但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代表的高职院校该如何走出自己的科研、社会服务特色之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探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Abstract:Teaching,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arethebasicfunctionsofthe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whichhavepositive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Inrecentyear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rapidlydevelopinginourcountry,butth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abilityoveralllevelisnotgood.Astherepresentativesof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he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houldknowandfindtheirownuniqueof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Thispaper,throughtheintroductionof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s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stitutions,exploreshowtoimprovescientificresearchandsocialserviceabilit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关键词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Keywords:higher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院G718.5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277-030
引言高等教育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这种理念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有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原因。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职院校该如何走出自己的科研、社会服务特色之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探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1高等教育的概况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进步,世界高等教育形成了两大体系,罗马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高等教育体系[1]。罗马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教科研结合)、产学结合等教育理念。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学术教育(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等教育理念[1]。
职业教育理念是中世纪大学赋予现代大学的宝贵财富,罗马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将其进一步发展。第一个把职业教育理念引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当属法国。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了全面胜利,对高等职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原有的大学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从18世纪中叶陆续出现了几所旨在为新兴工业部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新型高等专业学院,如路桥学院(建于1747年)、造船学院(建于1765年)、矿业学院(建于1783年)等。这种新型高等专业学院被称之为“大学校”,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此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开始流入欧美诸国,不但对传统精英大学中的自由教育理念形成挑战,而且对现代学术教育形成强大冲击。因为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大学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大学的中心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1]。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于8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2]。1998年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据教育部网站的官方参数,截止到2012年1月17日我国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113所,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数量接近。可以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现状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数量上得到发展的同时,其在质量上的追求开始显现。各高职院校都相继成立了各种类型的研究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普通高等教育比较起来,不管是科研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差距。但纵向比较起来,高等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从引进“他山之石”到凸显中国特色的跨越,从“零敲碎打”式的经验总结走向“系统有序”的学术性研究,从仅关,注“具体问题”到增强“学科意识”。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视野不断拓展,交叉研究日益纷呈,并注重回应现实问题,加强服务政府决策,呈现出思想活跃、发展迅速、成果丰硕的姿势[3](匡瑛,石伟平,第9期)。目前最值得推崇的成果主要是教学研究成果。如有学者提出把课程组织的突破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依据工作组织进行课程组织设计,并给出了设计过程的三大环节:依据组织任务进行课程体系的组织设计;依据活动组织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依据情景组织进行课程情景的组织设计[4](徐国庆,第5期)。“学习领域”是一种根据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而设计教学主题单元并组织教学的课程模式,有学者对其所涉及的三个基本要素———“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并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从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组织安排的完整过程,这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申文缙,周志刚,第10期)。
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学者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来说,在外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文化特征和企业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等因素,对企业是否采取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企业规模越大,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几率越高;政府控股和部分控股的企业,倾向于参与校企合作;创新和成长型的企业文化特征,促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需要的时间越长,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几率越大[6](张利痒,杨希,第5期)。另外职业教育集团化是中国经济转型期教育领域里新兴的一种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也是教育组织变革和教育体制安排的新型模式。
3造成问题的原因3.1自身定位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技校、成人学校通过重组升格成高职形成的,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家都没有高职办学的经验,除了向国外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外,就只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了。这就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不准确,虽然国家也实施了比如“国家示范院”、“国家骨干院”等一些项目来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推动,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一种成熟、系统的思想和理念形成需要一个的过程,这都影响了高职教育开展科研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服务目标的实现。
3.2认知的问题目前社会上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未达到相应的高度,大家对高职的认知程度,或多或少还停留在中专时代,对其科研的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导致其无法承接到有影响力的纵向和横向课题。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思维模式也停留在中专时代,老的思维模式还有较大的影响力,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理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个层面对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开展的形式比较简单。
3.3在资金的投入的问题国家的教育投资政策使普通高等教育资金比较有保障,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却没有较好的保证,近期国家出台了一批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文件,但要是这些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实处还有一个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能处于维持阶段,投入硬件建设资金都非常有限,更别说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职业教育集团,企业尽管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双方的合作仅限于实习或就业,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同时企业从安全角度出发也不愿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这样情况在本科院校又是另外一种情景,企业不光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用于科研(企业的科研项目),同时还设立这样那样的奖学金、奖教金帮助学校发展。
3.4在招生政策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是高校科研的生力军,每一个课题的背后除了老师的付出,学生的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而高职院校的招生在最后一批录取,这样留给高职院校的优秀学生很少了,许多高职院校根本招不满计划招生的数量。高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
3.5教育管理模式落后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即教师自评及院系领导、学生、教师互评等,与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区别,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高职院校面向生产一线、操作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也削弱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事实上,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市场需求的导向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7]。
4解决的办法4.1找准定位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使双方实现对接,为产业发展服务,做到产学研一体化。这就要求其“高等性”、“职业性”、“地方性”的指向明确[8],笔者认为高等性是指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学历层次较高,可以是专科、本科、甚至是研究生;职业性是指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该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是实用型、工程型,而不是理论型。
地方性是指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地方经济发展或者是行业发展,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性应该是很强的。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利用其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满足高教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积极将先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催生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其次,要将研究与地方经济联系起来,要将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总之,应背靠学科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坚持产学研一体,主动搭建服务平台[9]。
4.2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方式2012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指出,推动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如果真的实现,各高职院校运行的费用将更有保证,也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这里笔者要说明的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方式主要是专业建设,如在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中建设一批重点专业(211工程项目、985工程项目等)、重点实验室等。这些项目大大改善了相关院校的办学条件,也确实在项目院校中打造成功了一批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前面已经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使双方实现对接,为产业发展服务,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创新,可不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上以产业的形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明确为产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各专业的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那么为什么国家下一步对这职业教育的投资形式不改变一下呢。即在各高职院校中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重点产业,这些产业的建设遵循的是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校企结合,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
4.3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还主要停留在专业层次,这和社会与各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申请在基本修业年限范围外,适当延长或缩短相关专业的修业年限;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受众面,鼓励优秀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在文件的指引下,中职、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本科、研究生衔接工作在各省稳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在积极引进、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GNVQ模式等先进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下一步还要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10]。
参考文献院[1]周光礼援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2]何春艳援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基于乔治亚学院(Georgecollege)[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3][4][5][6]乐传永,王清强.职业技术教育.2010(1).[7]郑建英.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第4月.[8][9]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湖南日报,2010年6月25日.[10]李颖,王辰,岑咏文.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J].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18日04版.作者简介院程冲(1978-),男,湖北武汉人,组织部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光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