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临床观察

许朝霞1马文强2

许朝霞1马文强2(辽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116021;辽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116011)

【中图分类号】R56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90-02

【摘要】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盐酸溴环已胺醇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1992年我国普查资料表明,本病患病率达3.2%,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是一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盐酸溴环已胺醇是临床常用祛痰剂。笔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年龄40-70岁,平均47.5岁,病程2-20年。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无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合并症。

1.2治疗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剂,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对于正常肾功能(肌酐清除率≥90ml/min)患者、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3.375g/次(含哌拉西林钠3g和他唑巴坦钠0.375g)静脉滴注,1次/8h,疗程为7~10d;盐酸溴环已胺醇30mg,3次/d。对照组应用青霉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青霉素80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2~3次/d。

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进行评定。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胸片均已恢复正常,痰菌培养阴性;显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痰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炎性病变基本吸收;进步: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X线胸片炎性病变有部分吸收;无效:用药5~10d,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0例,治愈率60.0%,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治愈率33.3%,进步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道常见疾病,临床常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而致耐药,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β-内酰胺酶的产生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是细菌耐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1]。他唑巴坦钠虽然不具有抗菌活性,但具有β-内酰胺环,可以与β-内酰胺酶竞争性结合,故针对β-内酰胺类耐药菌的对策之一为采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2]。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活性繁殖阶段,通过对细胞壁粘肽生物合成的抑制而起到杀菌作用。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作用,可有效地阻止哌拉西林不被细菌产生的酶分解。该药抗菌谱广,无论对普通细菌还是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包括革蓝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笔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石革,孙路路.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94-195.

[2]郑虎.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29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