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琦(辽宁省阜新市传染病医院四病房1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PreS1、HBV-DNA临床意义。结果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不同的联合检测,提高了乙型肝炎检出率。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期、观察乙肝病毒指数高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目前实验室检测HBV主要包括乙肝两对半、HBV-DNA和乙肝病毒前S1(PreS1)蛋白。由于HBV-DNA定量检测技术所需实验条件高,易受环境污染影响,操作复杂,一般基层医院难以开展。而且以往观点认为HBeAg是监测乙肝病毒是否存在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近来不少研究证明PreS1蛋白也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物,HBeAg转阴并不一定意味病毒停止复制[1],因此不能仅仅以HBeAg来判断病毒病毒是否存在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有利于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其临床分期。本文就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做以综述。
1一般资料
1.1名称分类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有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PreS1、HBV-DNA。前五项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就是通常被称为乙肝三系统又叫两对半。
1.2检测方法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及PreS1目前检测方法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正常参考值。HBV-DNA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2临床意义
2.1乙肝两对半临床意义[2]
2.1.1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携带者HBsAg也呈阳性。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被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2.1.2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抗-HBs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抗-HBs可呈现阳性反应。
2.1.3HBe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并有较强的传染性。孕妇阳性可引起垂直传播。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可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2.1.4抗-HBe阳性:乙肝急性期即出现抗-HBe阳性者,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抗-HBe阳性者可进展为肝硬化;HBeAg与抗-HBe均阳性,且ALT升高时可进展为原发性肝癌。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但并非无传染性。
2.1.5抗-HBc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在HBsAg携带者中多为阳性。抗-HBc检测也可用作乙型肝炎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鉴定和献血员的筛选。抗-HBcIgG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其阳性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
2.1.6HBeAg阳性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其含量较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但不易检测,所以通常不包含在乙肝五项的检查中。
2.2乙肝病毒前S蛋白(PreS1)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及前S2的三种蛋白。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其在病毒复制、装配、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侵入肝细胞过程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家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证实,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可以作为新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方法[3]。因此。目前临床上已经普及开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血清标志物。
2.3乙肝DNA病毒指数检测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DN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成分,是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及传染性的最佳指标。正常范围:阴性。由于其检测方法灵敏,因此许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可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持续阳性,常提示肝损害严重。例如,50%以上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经平均4.5年发展为肝硬化,常与乙型肝炎病毒DNA持续阳性有关。另外,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可用于观察免疫受损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
3讨论
HBV是嗜肝细胞病毒,病毒附着于肝细胞膜上,Pre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即PreS1蛋白的氨基酸21-47片段,是HBV与肝细胞的直接结合位点,变异的病毒只要这一片段完好就有传染性,且PreS1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常在急性HBV的早期出现[4]。而在利用酶联免疫测定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血清标志物中HBeAg转阴并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的复制和感染。HBV感染宿主后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而发生前C区与C区基因的突变导致C区变异,不能产生HBeAg,但这并不影响病毒复制,造成HBV的持续感染[5]。所以在测定HBV两对半时联合测定乙肝病毒前S1蛋白有利于准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期治疗有显著临床意义。而且前S1蛋白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是反映乙肝病毒传染性的标志物之一[6]。以往在检测两对半标志物中认为HBeAg(+)和HBVDNA(+)是反映HBV复制的标志,但目前发现HBeAb(+)HBVDNA(+)仍存在病毒复制。研究发现Pre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高度相关[7]。也是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对“乙肝五项”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两对半联合HBV-DNA检测对临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抗病毒疗效以及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在目前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及试剂盒的日益发展,建议临床在乙肝病毒常规检测中进行两对半和PreS1抗原联合检测,尤其是暂不具备条件开展HBV-DNA、PCR检测的基层医院应用乙肝病毒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检测更简易,便于推广,可以起到准确反映病毒是否在体内复制的重要作用,PreS1蛋白虽不能完全代替HBV-DNA,但在判断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上优于HBeAg。而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HBV-DNA定量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因此由于HBV的变异性及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应同时开展这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项目,以弥补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相互不足,提高实验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槐堂,魏中南.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4(5):365.
[2]章育正,潘达鑫.乙型肝炎病毒.微生物与寄生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122-125.
[3]姚光弼.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1998.25(1):15.
[4]闵福援,孙桂珍,王健等.前S1蛋白在异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4):224-226.
[5]叶俊英,李静.乙肝病毒前S1前S2蛋白与血清HBV-DNA两对半检测的相关.
[6]徐小玲,陆浩.乙型肝炎病毒Pre-S1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检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43-145.
[7]李琴,孙桂珍,魏玉香,等.前S1蛋白与病毒DNA和核心抗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诊断的对比[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