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韩毅陈桂梅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学校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国对于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目前一流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为了培养出较优秀的专业人才,就需要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中,从而为本专业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造价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徒制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现代学徒制把培养目标划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三个层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在学习方式方面,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

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

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主要有一下几项:

1.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难题,也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这虽然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此外,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3.“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特殊性。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5.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三个原因:一是实施过程考核,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创设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通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展示学生学习创作作品和先进事迹,激励学生成长。三是实施面向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6.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空间也相应的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评价机制。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根据现代学徒制”双重身份,双主体培养,双元育人,双元管理”等特点,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适应校企在岗培训、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需求的刚柔相济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与动态评价体系。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针对性和发展性评价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是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的本质需求所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总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单凭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职业教育是不够的。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探索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才能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8

作者简介:

韩毅(1982)、男、籍贯:河北省、职称:讲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课题编号16Q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