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省阳江市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过滤白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本院各科病区的输血患者,经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同意输注滤白制品的患者入选滤白组(过滤白细胞输血的患者),不同意输注滤白制品的患者入选对照组(未过滤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患者每次输血制品由输血科发放一份《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患者输血的全程情况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保存于病历中。输血后,由医师和护士共同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卡》,并将此卡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对《输血反应回报卡》的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从实验开始至今,25398例输血患者中共收集到183份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在这些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中,仅发现1例因输注滤白血成份而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结论:滤白技术的普及对于减低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滤白技术;临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特殊治疗措施,它有短期的抢救作用,也有长期的积极效果,如延长肾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免疫性炎性反应疾病,而且能阻止反复流产。然而它也有短期或长期的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增加感染危险、延迟伤口愈合、加速肿瘤局部生长或使肿瘤播散。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白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滤白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各科病区的输血患者,经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同意输注滤白制品的患者入选滤白组,不同意输注滤白制品的患者入选对照组,两组病例应有相似或相同的病史。对其中发生输血反应的183例患者进行调查,患者年龄1d~89岁,男性84例,女性99例,有输血史108例。其中99例女性当中,有生育史88例,无生育史11例。
1.2方法
1.2.1血液制品成分包括:悬浮红细胞悬液、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滤白机采血小板。
1.2.2输血反应观察患者每次输血制品由输血科发放一份《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患者输血的全程情况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保存于病历中。输血后有临床输血反应的患者,由管床医生和护士共同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其中包括:病人资料、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的类型(如发热、过敏等。)和临床处理等。并在24h内反馈给输血科,输血科派出副高以上技术人员前往临床科室进行会诊,对患者和医生护士进行调查,详细询问及记录反应的症状并给出会诊处理意见。按国家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要求,对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24h内的输血反应予以诊断并列入统计资料。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1)
25398例输血患者中共收集到183份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在这些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中,有1例来自滤白组,其余182例均来自对照组;输血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59.5℅,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3.3℅℅,其它不良反应为7.1%,溶血性输血反应为0。
表1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去除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有以下的临床意义:1.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延缓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3.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以及器官移植困难4.防止巨细胞病毒等的传播5.减轻免疫系统的抑制6.降低手术后的感染率7.减少库存血的细菌数量,预防细菌生长8.降低肿瘤复发9.减少TAGVDH10.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输血性肺血管栓塞等。同时,由于生物活性物质如白三烯、组胺、嗜酸性趋化因子和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以及细胞因子如IL-1、IL-6、IL-8等,皆能引起过敏反应,而这些物质均由白细胞产生,因此去除白细胞,又能或多或少的减低过敏反应发生率。为了患者的输血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本项目应用过滤白细胞技术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后,再给患者进行输注,并对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质量和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进行检测与观察,探讨过滤白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从表1可以看出,本院在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临床输血反应总的发生率为0.7℅,其中滤白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0%,远远大于滤白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国家对临床输血的加强投入,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医生对输血反应发生的日益重视,严格掌握输血的各种适应证、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和输注过滤白细胞成分血有很大关系。
白细胞滤除已是临床输血医学中的成熟技术,在北美、欧洲、亚洲已被广泛应用。美国的血库协会(AABB)规定白细胞滤除时要达到每单位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残留数小于5×106,并保留85%的治疗性血液成分,而欧洲标准则为每单位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残留数小于1×106。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每单位中白细胞数为5×106或1×106是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判断标准。而输血反应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主要,并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直接相关。在临床实践中,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率高达99.9%,红细胞的回收率大于93%,红细胞的形态基本上没有改变,损伤少,并且血浆中的钾钠离子水平、PH值及血浆游离Hb在过滤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该技术安全可靠,已成为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再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首次输血的患者极少发生。国外诸多医院对于既往有二次以上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常规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而我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未能普及。
使用滤白器应用临床输血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原因有1.去除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是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延缓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以及器官移植困难、预防病毒传播等的有效方法之一。2.据相关研究显示,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率高达99.9%,红细胞的回收率大于93%,红细胞的形态基本上没有改变,损伤少,并且血浆中的钾钠离子水平、PH值及血浆游离Hb在过滤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及血浆的生物学性质的影响非常小,可以安全输用。3.由于国外早已普遍开展该项目,已有丰富的临床资料显示使用滤白器的可行性。所以滤白技术的普及对于减低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4.参考文献
[1]郭永芳.去除白细胞输血能减低输血反应[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41.
[2]刘正敏,高新谱,韩雪莹.不同储存时间后过滤白细胞对浓缩红细胞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3):183.
[3]刘达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见:张钦辉主编.临床输血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13-315
[4]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等.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3):180.
[5]赵树铭,成晓玲,胡建,等.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2,31(9):838.
[6]杨世明,杜润家,张勇萍,等.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