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红华PANHong-hua(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ZhejiangEconomic&TradePolytechnic,Hangzhou310018,China)
摘要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又一次机制创新,为校企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通过探索产业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室和实体化公司等多种模式,有效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形成。校企双方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障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
Abstract:Theuniversity-enterpriseintegrationinrunningschoolsisanewinnovationwhichprovidesanefficientorganizationformforDemanddockinganddevelopmentofresourcesintegrationofuniversityandenterprise.ThroughexplorationVariousmodelssuchasindustryinstitute,thecampusproductivepracticebase,studiosandmaterialization,effectivelypromotetheformationofacommunityofinterestsbetweencollegesand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Betweenthetwosidesshouldestablishthecorrespondingbenefitdrivingmechanism,incentivemechanism,securitymechanismandconstraintmechanism,ensurethesmoothimplementationofthecooperationinrunningschools.关键词院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办学模式;运行机制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university-enterpriseintegration;school-runningmodel;operationmechanism中图分类号院G718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5-0271-030
引言我国的教育体系可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其它两种教育形式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劳动者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输送到企业并接受企业的检验,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学校、企业均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两大主体,两大主体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一方的发展促进了另一方的发展,双方互利互补。近年来,我国职教界进行了积极探索,校企双方朝着深度融合、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出现了校中厂、厂中校、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形式。“校企一体化”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深入研究“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办学模式,可有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一是校企合作水平问题,二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
1野校企一体化冶合作办学的内涵“校企一体化”是指校企双方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基础,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以资金、场地、设备、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为手段,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又一次机制创新。
2野校企一体化冶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纲要强调从机制和制度方面创新和保障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意义深远。
以“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可全面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又把过去纯消耗的实训转变为生产性经营,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所创利润既为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又解决了设备的维护和部分实习材料投入的问题,真正做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此外,校企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有效促使实训教师技能快速提升。共同营造企业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总之,“校企一体化”带来了工学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过去“黑板上开机器、练习本上制产品”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机器转”的新格局。
3野校企一体化冶合作办学的实施途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高职院校现状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具体可分为校企联动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中厂)、工作室、组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实体化公司等几种实施途径。
3.1组建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向新兴行业和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也是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产业学院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载体,产业学院一般具有生产经营、教学培训、研究开发、生活保障等功能,真正把课堂搬到了企业、搬到了业务操作现场,让教师和学生来到了生产经营一线,真正实现专业教学、实训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融合。目前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一般采用订单班形式运转,对院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订单班合作企业需求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上,组建以该企业名称(或以双方协商的名称)命名的班级。学生对合作单位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并接受企业考核。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利用双方资源,享受合作单位提供的奖学金、工服等,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订单班培养的学生技能培养精专,就业方向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较强,进入角色快速。通过此种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受到企业的青睐和欢迎。以浙江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与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阿拉丁”产业学院,培养三维数字地图专业人才;与联华集团共建“联华”产业学院,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成效显著。
3.2合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本质特性有二:一是实训在校内进行;二是实训教学具有真实性、生产性两大特点。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实训的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考核的标准遵照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变“空对空”消耗性实习实训模式为创造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性进一步增加,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成就感进一步提升。此外,专业教师通过参与基地管理、运营,以项目合作形式参与企业技术研发,能有效提升双师素质和科研水平。全新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基地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实现了四方共赢。以浙江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与上海网乐电子商务公司组建网乐校内生产性基地,学生参与运营天猫旗舰商城;与浙江移动集团组建“10086”校内生产性基地,承接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内外呼业务。通过基地“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强。
3.3建立工作室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
相对于产业学院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说,共建工作室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小巧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工作室能有效吸引优秀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是学生向往的校内“实习工厂”。工作室给与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更好地钻研和实践专业技能。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通过工作室引入社会化项目,一可联姻企业,加强与企业关系;二可通过项目实现一定的收入,有利于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提升、教改积极性的提高和市场理念的形成;其三,从企业角度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了智力、人力资源和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多家企业成立了特色工作室,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网页设计、网站开发、淘宝网店商品图片拍摄、图片处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和百度优化等真实项目,使工作室成为了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孵化地。
3.4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是一种较新型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专业+公司”。高职院校选择一些主体、优势专业,针对本专业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将专业技能训练基地按公司法进行组建、注册成具备经济功能的企业、公司等专业实体,使单纯的训练基地转化为兼具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组织,即将专业办成教学实体、经济实体和管理实体。专业实体化公司采用市场化、股份制管理,资金可采用学校投入一部分、合作企业出资一部分、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出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筹集,出资形式可为货币、实物、技术及其它无形资产。专业实体化公司实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管理制度,即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盈亏自负机制。以浙江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优势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率先创办了杭州康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运作康翠农特产淘宝商城,形成了“专业带企业,企业带产品,产品带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体化公司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学院教职员工真抓实干的作风养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4野校企一体化冶合作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纵观“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全过程,多数是学校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和制度设计如果缺乏科学和合理性,则难以保障校企双方合作的持续性,因此探索建立保障合作办学的长效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4.1利益驱动机制“校企一体化”办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驱动双方合作的动力是否持久,也就是双方的利益能否同时保障。高职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是能更好地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初衷是为了获得高校的核心技术或者较低的经营场地、人力资源成本。在合作进程中,两者可找到利益的结合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因此,“校企一体化”办学的驱动机制关键在于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在角色扮演中应以更加主动的服务意识赢得企业的信任、支持和配合,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诉求、困难和利益,主动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和核心技术,提供服务,如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畅通校企高层沟通的渠道,特别是进行文化的互动,让校企文化彼此互融。
4.2激励机制“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激励机制可分内外两部分:一是外部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主管部门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节优势、公共管理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统筹规划校企合作,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要出台政策措施,充分运用政府投入和政府激励两种措施,保护和激发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每年评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承担实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每年评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教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支持。社会新闻媒体、社会舆论要对校企合作给予关注,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和突出贡献,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和行业企业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事迹,营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社会氛围。二是内部因素,校企双方要制定激励表彰方案,定期对校企双方的职能部门、专业教师、企业员工、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对在合作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3保障机制一要建立由学校领导、企业高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能够及时地处理和协调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建立规范全面的运营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合作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实习期间违规违纪处理程序等;三是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队伍,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4.4约束机制有约束才有规范,校企合作双方应在契约的约束下共同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法律约束的框架前提下,加大制度约束的力度。双方还要强化道德约束,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如要明确规定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标准进行管理和考核,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需告知学生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者把自己当成非员工看待的行为,都是一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
5结束语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国家鼓励和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通过探索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技能技术等纳入教材,搬上课堂,有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更是推动职业教育创新的活力源泉。
参考文献院[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2]周世青.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3]李晓.试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路[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4]逄增梅.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5]熊伟“.校企一体化”的三种办学模式比较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