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索

魏欣

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农耕文明的精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信息。但在新农村建设、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逐渐推进下,万村一貌、千村一面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导致传统村落快速消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迫在眉睫,不仅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前言: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乡土建筑有着深远的意蕴。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1.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1.1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个性鲜明,历史积淀深厚,数量众多

传统村落始建于我国明清时期,甚至有一些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不仅具有丰厚的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还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浓郁的历史传统风貌,具备当今世界独有的诸多自然村落管理及和谐乡村历史风范与繁衍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中国乡村社会特殊的聚落群体。

1.2加强保护我国传统村落刻不容缓

随着新农村建设、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普遍遭到了旅游性、开发性、建设性的破坏,甚至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消失殆尽。现阶段,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万村一貌、千村一面的危机随处可见,逐渐突显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而且许多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正在不断加剧,面临着持续性破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同时,不少传统村落被不恰当地仿古,被过度开发利用,使传统村落不伦不类,导致自然、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民俗、民间、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逝。对此,相关学者痛惜道:“传统村落就是本厚厚的书,还没来的及翻阅和阅读,就已经消亡了,而非遗产也在传统村落没有后消失殆尽了。若失去了文化身份,没有文化,且不说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连民族本身也无法识别,难以确定身份。这也是保护传统村落的主要原因。”

未来几年,在乡村旅游开发、城乡发展一体化、新一轮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下,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分散在各地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与传统村落,若不及时加强保护,就会遭受到并、改、整、迁、拆等诸多危险。所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乡土建筑有着深远的意蕴,迫在眉睫。

2.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是一对矛盾。只有在保护村落传统资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村落的发展能力,对各项传统资源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明显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形成村落发展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共同进步。

2.1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首先,传承和保护传统资源。应科学合理的保护历史环境、传统建筑、村落的整体格局风貌、自然环境,要想彰显出村落的文化、民族、地域特色,就必须有效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其次,明显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积极引导村民提升传统建筑功能,进一步完善村落的通讯、路、电、水等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最后,提升发展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村民的人均收入,村落可形成特色产业,以此来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共同进步,增强村落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状况。

2.2发展定位

对传统资源优劣势及传统村落的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村落发展途径,对村落的发展方向与定位进行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应分析村庄主要产业现状,促进村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旅游业、商业、村办工业、农业的发展状况。从区域着眼,服务区域产业协同要求,分析周围乡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应结合村庄现状条件,做案例研究与分析,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

2.3规划产业

立足于村落实际情况,结合村落发展定位及优劣势进行有效分析,提出支持村落产业的政策建议,提出有利于生态有机产品加工与种植、现代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业、农家乐等产业发展的方向。首先,保证村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协调村域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基础上,引导规划村域整体空间分区发展,从而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禁止建设保护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发展区等分区;再次,围绕古村开展未来发展整体策略,集中发展,向东西两自然村拓展;然后,古村与新村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利用自然生态景观要素,规划考虑构筑古村核心组团,逐渐将古村形态廓清;最后,在规划发展定位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然村特征进行确定。

2.4引导村域产业布局

结合村域用地发展条件,在村域产业发展策略上,应进一步引导村庄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如特色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行,主要依托古村,要提升硬件环境,积极发展古村旅游展示,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利用原有建筑空间,配合旅游系统展示一些小规模特色产品的加工。古村附近的生态农田可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建立观光产业基础,将生态休闲职能与农耕文明重点展示出来。外围基础较好的农田用地可作为传统种植农业,主要用来种植本地的特色农产品。

2.5规划空间与人口

明确保护范围土地利用性质及人口调控目标,在保护村落整体风貌基础上,提出用地调整措施,规划新建建设用地,分析建设用地与新村选址的情况。

2.6规划人居环境

(1)改善村落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村落管线、燃气、雨水、供电通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2)道路交通:提出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公交车站的设置、停车设施的规划、交通管理及组织、村落的路网规划等。

(3)改善居住条件:在居住舒适性、建筑安全等方面提出传统建筑改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4)防灾减灾:规划综合防灾体系,包括抗震、消防、防洪等。

(5)提升公共服务:提出公共服务提升措施,包括村落文化活动、医疗、教育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所难免,这也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要相关人员加大解决与改进问题的力度。民族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苏州市规划局,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苏州古村落保护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杰,张军民,霍晓卫.传统村镇保护发展规划技术指南与保护利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南方都市报,中国建筑传媒奖组委会,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组委会.走向公民建筑2011-201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李凌,杨豪中,谢更放.非物质文化保护视角下小城镇民俗文化空间载体设计——以陕西五泉镇关中院子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4,30(10):47-52.

[6]杨曦宇.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及保护——以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为例[J].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7]焦连志.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中国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现代变迁中的两种不同路径分析[J].晋阳学刊,2005(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