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校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校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为例

彭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从2006年第一批国家示范院校出炉以来,国家投资建设的示范高职院校及骨干院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十年多的探索与建设,已经逐步为我国高职院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与用人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课堂建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会服务场所,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做中学、学中做,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以往的传统学科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

要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必须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因此,“2+1”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被众多高职院校认可并作为试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高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指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前两年里在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修读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第三年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完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按照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并且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利用企业完备的现场条件、丰富的技术人力资源、良好的职业岗位、完善的职业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使所学知识在实际岗位中得到及时充分的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职业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到教学装备、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诸因素都不同于以往的高职教育模式,它不仅仅是缩短在校的理论学习时间,加大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时间,更是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按照“项目化、模块化”设计思路开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专业课程。在必需、够用的基础上,简化理论重视实践,将行业、企业的需求,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行业标准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仿真实验室,再现工作真实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现场的环境和氛围,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二、“2+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具体实施

“2+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实习,它是将学生的培养从学校迁移到企业。而且,从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往往越到最后,牵扯到的任务越复杂、越重要,也越难。这其中不但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学习、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用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引导、就业的心理与技能准备、企业文化的熏陶、职业的定位、“职业人”素养的打造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它已不是单纯教学活动,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因此,要实施“2+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要上升到人才培养的层面,从培养方案设计到衔接实施,从实践项目的设臵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从企业合作条件的考察到企业培养实施能力的论证,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要求到企业领导的素质和回报社会的愿望,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到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学生培养到产学研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周密的研究和设计,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实施“2+1”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

(一)校企合作培养的总体管理与协调

企业毕竟是企业,关键问题是学校和企业要有正确的定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企业合作培养的过程与目标的指导和监控评价起总体的管理与协调职能;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不但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更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应成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将实习实训基地转化为人才培养基地,除了对企业进行引导、培训和指导的同时,在培养实施过程中加强合作企业总体管理与协调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根本和关键。为此,学校需要与每个合作企业鉴定合作办学协议,并成立“2+1”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同时,学校和企业还需要分别成立工作小组,配专人负责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联系,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通过一定的法律文件和协调管理机制协调处理合作办学中的问题,确保合作办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2+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是分步式的并由不同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实施,首先要进行“2”与“1”的合理划分,划分的依据是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资源和实践环境资源的配臵和融合程度。同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完整的、一体的、循序渐进的,无论在学校完成或是在企业实施,目标是一致的,标准是统一的,为此,在进行“2”与“1”的划分的同时,还必须考虑“2”与“1”合理衔接,考虑企业与学校的密切联接。为此,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每一个“2+1”班级均需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制订“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教学和管理的任务、进程与目标要求,明确相应人员的安排,甚至需要明确到顶岗和轮岗的岗位和时间、学生参与企业培训、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内容。与此同时,为确保合作办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施方案”中还需要配套教学和管理的相应规定。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教育教学的监控及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企业在实施培养的阶段,学校除了对企业进行引导、培训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如何去进行监管、检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因此,对“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须有一套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

(四)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开展产学研合作,我认为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中,要各有侧重,普通高校侧重于“研”合作,而高职院校应侧重“产、学”合作。高职教育开展“产学研”结合,不能照抄攀比普通高校,应“产学结合”为主,在“产学结合”方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特色。在“研”方面,注重教师与企业的结合,通过横向的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占顺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课程教育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02)

[2]侯士兵,沈燕明,玄雪梅.就业引导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5)

[3]张笑寒.浅析高校育人中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消解[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7)

[4]占顺霞.浅析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培养模式教育方法的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