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老龄人如何“老有所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13万老龄人如何“老有所安”?

张红娟宋少青

——石家庄市区老龄人养老模式调查报告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基于石家庄市二环内的四个区,采取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运用决策树对市民在不同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石家庄老龄人目前对机构养老接受度不高;(2)老龄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居住生活养老;(3)老龄人目前对社区养老的接受度有所提升。

关键词:养老模式;决策树;社区居家养老

前言: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因此,亟需探索出适宜的养老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但无论如何分类,都离不开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大类。陈赛全指出养老模式主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同时,也一并指出,与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养老模式应该是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此外,更有柴效武为应对出现的老龄危机,提出集中养老,异地养老等新模式,合理配置和节约养老资源。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2007年至2015年河北省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占河北省总人口数的比重。根据计算结果显示,2007至2011年的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2012年至2015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到2015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18%,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养老问题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上升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解决老龄人存在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1样区选择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二环内四个区(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和桥西区)60岁及以上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龄人口,深入了解目前老龄人口的养老现状及未来的养老趋势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旨在对这部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龄人口做好以后养老问题做好预防。以防老龄人口大爆发时养老条件不能满足需求以至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1)老龄人口的基本情况、养老现状及其养老条件,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住房情况和收入等。(2)老龄人口的养老期望。

调查选择的抽样框为名录框,根据石家庄市四个区内小区的数量,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在每个样本区内用SPSS软件随机抽取跟每个区人数等比例的小区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新华区、桥西区、长安区和裕华区抽取小区的个数分别为14、14、12和10个,每个小区22份,共计1100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1010份,有效回答率为91.82%。本次调查共收回101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总体的49.3%,女性占50.7%;在年龄分布上,65-69周岁与70-74周岁的最多,分别为31.4%和24.9%;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占比最大,为66.1%;在身体状况方面,基本健康的最多,占比52%,这说明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在子女数量方面,两个子女的老龄人最多,占比43.5%;在收入方面,收入在日常开销中略有余的占比最多,为39.5%;在住房方面,有单独住房的老龄人所占比重最大,为71.1%

2影响老龄人口对期望养老模式选择因素的实证分析——决策树

决策树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行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影响老龄人口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子女数量、健康状况、收入和住房情况。可供选择的养老模式包括:与子女共同生活养老、一人独居子女辅助养老、一人独居、与老伴儿居住养老、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和养老院。以养老方式为因变量,影响因子为自变量,构建决策树模型。

因调查数据分组较细,为方便分析,对部分因子进行分组。年龄分为>70和<70组;子女数量分为少子女和多子女组,其中少子女组有独生子女、无子女且无收养和收养子女因子,多子女组有二子女和三女子及以上因子;收入分为够用和不足组,其中够用组有足够有余、略有余和持平因子,不足组有略不足和完全不够因子。

运用决策树C5.0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并从分析结果中显示出是否有单独住房、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性别和子女数量对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影响程度,其重要程度如所示。

图2影响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因素重要性

从图2中可以看出,是否有单独住房对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的选择相关性最高,变量重要性为44.3%,且两者呈正相关。其次是年龄,其重要性为18.7%。

图3显示,影响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住房问题,有住房的33.148%老龄人选择的养老模式为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没有单独住房的47.945%老龄人选择了与子女居住养老的养老模式。

图3树状图分支图4树状图分支

图4显示,受年龄影响,在71.089%的有单独住房的老龄人主要分为两个分支,在年龄低于70岁的老龄人口中,有36.062%的老龄人选择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的养老模式;在高于70岁的老龄人口中有34.579%的老龄人选择了子女居住养老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低龄人可能独立性、自主性更强和受现代思想的影响更大。

图5显示,在低于70岁的低龄人的第一分支中,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其中身体健康的选择居多的为与子女居住养老和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占比分别为36.036%和33.333%。身体基本健康的有41.096%的老龄人选择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身体不健康但能自理的老龄人有31.343%选择与子女居住养老。身体健康的老龄人还会受到子女数量的影响,选择最多的养老模式为与子女居住养老,但是,

多子女的老龄人还会受到性别的影响,男性中有44.186%选择与子女居住养老,女性中有45%选择与老伴儿居住子女辅助养老。

图5树状图分支图6树状图分支

图6显示,在高于70岁的老龄人口形成第二大分支,主要受收入的影响,在收入足够保证日常开销的老龄人选择养老模式还会受到性别的影响。

结语

石家庄市老龄人偏向的养老模式依旧为传统养老模式,对子女的依赖性较大。影响其选择最主要的因素为住房情况,有独立住房跟没有单独住房的差异性较大。但是两种情况下依旧更偏向选择选区子女居住养老的养老模式。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对子女的依赖会加大,这样会加大子女的养老压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57.4%的老龄人不拒绝社区养老,期望选择独立居住子女辅助养老,这样无形中会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老龄人对机构养老的认可度并不高。只有接近7%的老龄人考虑选择机构养老。一方面是受老龄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希望享受子女的陪伴,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机构养老的宣传不到位,老龄人对其认识度并不高。

对此,笔者建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机构以保证老龄人有熟悉的养老环境。促进居家养老事业健康、活泼、有序的发展,建立以下几个机构:社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将由社会养老机构的重点指导和服务;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的实施,养护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调查养老需求服务信息,定期征求老龄人意见以便改进服务,养务员的业务考评和管理学习等。监督员对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落实进行检查、监督等。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加强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明确职责,形成有效运转的组织机制。以此给老龄人提高更舒适便捷的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大大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

参考文献

[1]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09):101-107.

[2]陈东,张郁杨.不同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CHARLS基线数据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5,(04):78-89.

[3]李春林.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4,(06):87-92+158.

[5]熊茜,李超.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向何处去[J].财经科学,2014,(06):125-132.

[6]万江,余涵,吴茵.国外养老模式比较研究——以美国、丹麦、日本为例[J].南方建筑,2013,(02):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