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观察

李琳

李琳

(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传统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法与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作对照并观察记录。结果: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素皮试仪准确性高,效果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最好实行每日剂量2~4次给药方案。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33-02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的细胞只有细胞膜而没有细胞壁,因此对人类毒性较小。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有点,所以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用药剂量逐渐递增。临床上虽有不良反应,大部分集中在药物的过敏、药效及临床所忽视的不良反应上。青霉素及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由于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较危险,所以在使用时必须先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8年9月~2009年1月48例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年龄50~67岁。患者均无其他药物过敏史,经试验结果均对青霉素不过敏。

1.2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试验,快速过敏实验法为试验组,传统青霉素皮内试验法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做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和皮内试验,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局部体征及全身反应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1.2.1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取注射用水(严禁用生理盐水)将青霉素稀释成每毫升含1万u浓度的试液,用注射用水棉签擦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乙醇),在电极板负极的方形头子上滴上配好的试液1滴(0.1ml即1000u),中间圆形正极上滴注射用水1滴,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面,按下“开关”、“工作”键,此时数码管数点闪亮。受试5min后蜂鸣器自动报警“试毕”。此时取下电极板,再经5min后观察皮肤反应情况。阴性:在青霉素及注射用水的电极板下试验处皮肤充血和压迹程度相同,1~2min消失,全身无反应。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大丘疹,周围充血或不充血。部分患儿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反应,为强阳性[1]。为防止青霉素迟发性变态反应,须继续观察5min[2]。

1.2.2?青霉素皮内试验法?

将青霉素溶于生理盐水配制成每毫升含500u浓度的皮试液,每次取0.1ml(即50u)做皮内试验,20min后观察皮肤反应情况。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1.3经实验,两种试验均无人出现过敏反应,证实青霉素适合广谱应用。

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系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G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内。当过敏体质的人遇有相应抗原进入机体后,即发生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药疹、药物热和过敏性休克等,可见速发反应和迟缓反应两种形式。

2.1速发反应

在做皮试或注射后数秒钟和数分钟即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有时呈闪电式发生。表现有胸闷、心悸、口舌发麻、气短、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急剧下降。继则神志丧失,大小便失禁、昏迷后抽搐。

2.2迟缓反应

注射后数小时或3天后才出现红疹等。偶有于用药后数日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者。

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要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要迅速及时,就地抢救为原则。

3.1立即停药、平卧、保暖、氧气吸入。

3.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ml,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3.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肉注射。

3.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穴位。

3.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冲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3.6呼吸受抑制可用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茶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3.7心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3.8肌肉张力减低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l。在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青霉素类药物配伍禁忌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4.1不可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4.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4.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3]。

4.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4.5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4.6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低或失效。

5讨论

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用药剂量大,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询问患者过敏史并做试敏实验,严格观察做实验者是否对青霉素产生过敏现象。如出现过敏现象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抢救措施以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舟子?《科学史上著名公案——青霉素的发现》?《经济观察报》2008年?393期?.

[2]江滨、李桂东、韩涛?《发现与发展——造福人类的青霉素》?《医药历史》?2000.

[3]张远,付定一.药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