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马口窑八仙坛产生发展的简述,对马口窑八仙坛的特色和风格进行阐述。湖北马口窑八仙坛作为我国众多陶器的一种,具有强烈而独特的装饰风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马口窑八仙坛刻花装饰
中国是陶的故乡,从五千年前的新旧石器时代开始,华夏大地上,我们的先人们就利用粘土、火焰烧制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陶器,红陶、黑陶、灰陶、彩陶等等,在长久的历史时期中,不同地域的人们又利用当地不同的资源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不同类型的陶器,使得陶制品在中国大地上风格迥异,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对中国湖北马口地区的八仙陶坛特色及风格作简要的论述。
一,湖北马口窑八仙陶坛简述
湖北马口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刻花人物陶坛,简称“八仙坛”,“八仙坛”的名字在近代中国陶器制造史上赫赫有名,它是湖北“马口窑”最著名的产物。“马口窑”位于鄂西汉川县马口镇,是近代湖北几大民间陶器窑场之一,是专门生产民间生活用陶器的窑场。
据湖北汉川县县志记载,“马口窑”自明代隆庆年间开始烧造,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清代,“马口窑”进入鼎盛时期,制陶从业者一度达到三千余人,而在民国时期,马口当地的龙窑也多达三十余条。其特色产品“八仙坛”等湖北传统陶器畅销国内各个地区,并远销日本等海外,由于其良好的质量、独具风格的装饰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八仙坛”这类器物在日本还曾大受欢迎,日本某些地区也曾模仿“马口窑”的刻花装饰,但效果都远不如原产地的好。
民国时期清晚期
从明代中期产生八仙坛开始,八仙坛上的图案绘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八仙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八仙的面部形象、着装、所持法器都交代得清楚明了,坛下部的莲瓣纹十分清晰;到了清代中期是八仙坛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虽然八仙人物形象没有早期那般细致写实,但剔刻工艺较之早期更为流畅,坛面的纹饰看上去更加畅快淋漓;到了民国晚期,八仙坛已然走向没落,坛上八仙刻花简单,有的工匠绘制的八仙甚至千人一面,还有的八仙坛上简化为一坛两人,形象也更为抽象简单,就连下部的莲瓣纹饰都省略。
“八仙坛”属于灰釉高温陶器,一般采用马口本土出产的黄泥为胚体材料,表面挂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施以一种是用湖北当地生长的栗树烧制的木灰加入河泥调配而成的灰釉,在龙窑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煅烧下成型,陶器釉面温和,产生出亚光效果,因为采用柴窑烧制,陶器上总会产生焰火烧制的变化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雨滴釉”。这样的陶器无铅无毒,作为储存食物的容器有了安全的保障;坛体紧实坚硬如铁,坚固耐用;造型与装饰地域风格浓郁,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器物。
二,湖北马口窑八仙坛的装饰特色与风格
“八仙坛”在过去是平常人家常用的一种陶制品,农家妇女常常将它作为结婚时的陪嫁嫁妆。以前农家常用这种陶土坛装酒、腌制酸菜或是储存自制的梅干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物件。八仙坛一般是两只一对,每只坛上四面开光各画四人,绘制的八人就是民间十分喜爱的神话人物八仙。八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草根”神仙,所以虽然是杜撰出来的仙人,但依然感觉亲切,没有距离感,深受百姓喜爱。
八仙是吕洞宾、汉钟离(一说钟离权)、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以及何仙姑七男一女的合称,在中国神话故事《东游记》中,他们是助人帮善、惩恶锄奸的好神仙,民间广泛流传着他们许多动人的传说,他们也被看做是居宅家人平静安稳的守护者,形象常常被装饰在建筑、家具、器物上,以求平安,八仙坛就是其中之一。
八仙的形象特色鲜明,民间工匠将这些特点灵活的刻画在坛上,让人一见就能分辨是哪位仙人在护佑我们。还有些民间工匠不擅长于人物的表现,于是他们就将八仙使用的宝剑、芭蕉扇、葫芦、花篮、渔鼓、玉箫、护板、莲花等八种法器代替八仙人物的形象,这样的做法在其他器物上也常常见到,这种八仙法器图案我们就称之为“暗八仙”。
马口窑八仙坛采用的是剔刻工艺装饰纹样。剔刻工艺是民间艺人在深色的陶器表面,均匀的施上一层浅色的泥浆后,用尖状的细竹签在陶器表面刻划线状纹样,用方头竹刀剔除表面的泥浆,露出的深色陶胚与浅色的化妆土层对比形成各种造型纹样。
由于是民间日用品,要大量生产,大量的坯体需要装饰,民间匠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陶坛的装饰,没有时间逐个逐个作精致的刻画,所以民间匠人以刀代笔,刻画速度急促而就,刻画手法干净利落,虽然说虽寥寥数刀,但人物形象概括,简洁明快;这些由刀刻划的线条疏密错落有致,虚实相应;粗线方头有力、刚直不阿,细线鱼雁划水、点到为止,直线下笔肯定、流畅痛快,曲线游丝婉转、轻盈灵动。
工匠长期制做的娴熟程度真真地说得上是炉火纯青,充分显示了民间陶器装饰不求形似,意象造型刀审美情趣,流畅的图案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三,结语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八仙坛算是真正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马口地区已经无人生产传统陶器八仙坛,虽然当时价格低廉,数量众多,但因为是日常使用的器物,大量的八仙坛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损坏了,如今也所剩无几,即使有也被专业工作者或收藏家网罗一空,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也只能见到极少量过去的产品。
因为八仙坛独特的装饰特色与风格,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儿女,理应对其进行保护与研究。
作者简历:姓名:刘快,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间艺术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