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武周文海(通讯作者)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430083)
【摘要】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ITP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观察组予以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治疗后1、2、3月的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3月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9.04%,观察组88.10,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应用于ITP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低分子肝素强的松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98-02
ITP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以及黏膜的自发性出血,过去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但是有报道称仍有10%-30%的ITP治疗无效[1],近年来,我院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应用于ITP的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我院血液科的ITP患者84例,诊断均依据第三届全国血液学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其中女46例,男38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5.2±11.2)岁,经过血常规以及骨髓像等辅助检测作出诊断。84例患者均有皮肤紫癜症状,病程1-17年,平均病程5.3年。平均血小板计数(42.36±15.2)×109/L。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应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治疗,观察组增加脐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00U,Bid。每3-4d复查一次血常规,并观察注射部位以及全身出血的状况。
1.3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1、2、4周的血小板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疗效标准:1、显效: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以上,并且维持2个月以上;②有效:血小板上升至50×109/L以上,100×109/L以下,并且维持2个月以上;③好转:血小板与治疗前相比上升的幅度在20-50×109/L之间,并且维持2个月以上;④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数据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见表1)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42)
3讨论
目前对于ITP的治疗仍然停滞于经验性治疗阶段,目前并无公认的治疗方法,对于血小板计数高于50×109/L的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一般无需进行治疗,仅有在患者拔牙或者手术时,需要对ITP患者进行治疗,提高血小板水平,防止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2]。目前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2/3的患者在减量时疾病容易复发,且长期的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部分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复发导致血小板过低,导致严重的出血威胁患者生命[3]。
本研究联合应用了低分子肝素以及强的松用于治疗ITP,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单组应用强的松治疗明显升高。过去也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使得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增生受到刺激,从而使得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上升,并可以对巨核祖细胞增生以及巨核细胞的成熟产生刺激作用;血小板Ⅳ因子(PF4)是一种调控血液细胞生长的重要因子,它可以对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发育起到负调控的效果,低分子肝素可以对PF4对血小板发育的这种负调控作用产生抑制,从而使得巨核细胞的发育加快。而另一方面强的松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合,阻止了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延长血小板的寿命。强的松还可以起到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使得毛细血管的脆性降低,二者起协同作用[4]。
所以将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应用于ITP的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血小板的产生以及发育,同时还可以增加血小板的寿命,对出血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曲艺,高然,苏楠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165-3167.
[2]罗文丰,魏锦,陈静等.rhTPO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11):19-20.
[3]翁卫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2):59-60.
[4]廖纯兴,张忠强,潘巧玲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1):70-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