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朱国文
在科学的世界中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地事先想好课堂上的所有内容,所以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有些教师担心这种非预设生成会让自己在课堂上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方法与内容预先进行“彩排”,尽量迎合自己预设的结论;当出现疑问时,刻意打断学生提问或“指鹿为马”搪塞过去。殊不知,教师在避免自己尴尬的同时,也失去了课堂中最具生命力的教学资源,精彩也随之消失了。那么我们又如何把握科学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化“尴尬”为“精彩”呢?
1打破预设,利用课堂意外,创造精彩生成
案例1:我在演示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实验时,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进行,结果一开始在石灰石表面产生了气泡,但很快气泡就很少了。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怪笑着准备看老师的笑话。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所用的盐酸出了问题,一看果然是不小心拿了瓶稀硫酸当稀盐酸用了。我并没有被这意外的实验现象“吓倒”,也没有采用欺骗、搪塞等手段强行按预设施教,而是顺水推舟,告诉学生我所用的不是稀盐酸而是稀硫酸,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各组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都说不可以。我又马上问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大家对这一与课本上不一样的实验都十分感兴趣,在老师引导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让他们根据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方程式写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的方程式,而且告诉他们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经过各小组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得出了“稀硫酸与石灰石刚接触反应就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的结论。到这里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有一组同学却举手说:“老师,我们觉得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要在水溶液中进行,而是在一种能溶解硫酸钙的液体中进行反应。”多么有创意的设想,多么精彩的回答,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问题,在一场课堂意外中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反思:打破预设,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加入科学探究,对课堂“意外”进行转化,不但使学生对制取二氧化碳时药品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在科学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只要教师树立生成意识,关键时刻能根据学情打破预设,放手让学生唱主角,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议,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完全可能将这个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样的课堂也许会使原先预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但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师生、生生、人与情境的多向互动,激发出了教育智慧的火花,使课堂上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2取消预设,促进生成
案例2:在讲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氧气时,我按照教材要求,在5%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有气泡放出,我马上把导管放入集气瓶,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但当我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却迟迟没有复燃,使我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一下子全泡汤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该如何解决?按原先预设讲解还是完全取消原先预设加以探究解释呢?我向学生解释说是由于氧气带出来的水蒸汽太多导致“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但学生那求知的目光中却充满疑问。于是,我决定放弃原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一实验现象。我随机变更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提出了“是氧气带出来的水蒸汽太多,导致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的假设,并要求大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很快大家都说把产生的氧气里的水蒸气除去再试试,并提出了用无水硫酸铜、生石灰等除去水蒸汽。我按照大家设计的实验方案,在锥形瓶后接了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重新收集氧气,果然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该说到这里很完美地解释了这一实验现象,但这时班里有一位同学却举手提出了疑问:“老师,其实不用干燥也可以,实验刚开始时锥形瓶内充满水雾,说明刚开始时排出的水蒸气较多,而过一会儿水雾就较少,说明排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少了,可能这时收集起来的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多么有创意的回答,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居然如此细微,作为老师的我也没有发现这个细节。于是我马上按照这位同学所说的,等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居然真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接着又有同学提出要把握时机,不然双氧水都反应完了,就收集不到气体了……一场对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对实验的改进整整延续了将近一节课。
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回答打乱了我原先的预设,打乱了原先的教学程序,但却在取消了预设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甚至有些是教师也没想到的。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就要认识到这是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要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任务适时的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