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265300
摘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所体现出的性质与价值之一。本文从教学的方式、手段、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谈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体会。
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好奇心是创新人才的天性,是创新人才的第一心理驱动力,是创新人才创新个性的首要素质。所以,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重视学生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如在《丰富多彩的线》一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根直线,问大家:这可以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讲电线杆、竹笛、一堵墙的侧面的,有讲是斑马线、日光灯、火腿肠的,引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不可支。可通过同一命题,创作多幅作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二方连续纹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单独纹样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将单独纹样设计成二方连续纹样运用于生活中的茶杯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
二、因人而宜,培养创新个性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三、灵活善变,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种严重的创新障碍,它的最大危害在于顽固性,人的思维模式一经建立,要改变就比较困难。克服思维定势是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到:
第一,主动向规则挑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勇敢地向规则大胆质疑而提出挑战,那么,学生的思维定势就会一扫而光,说不定还会产生新的灵感。
第二,克服思想上的“随大流”。“随大流”在思想上则是思维惯性的一种表现。
第三,不要被知识链缠住。人的思维定势相当一部分是在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时形成的,一切知识都是按逻辑链展开,老师天天讲,学生日日练,满脑子已被这些知识链缠住了,其后,观察和思考问题也就很习惯地用这些理性的东西去对照,这种习惯就是思维上的定势。教学中我们要斩断这种逻辑链,才能产生新的东西。
第四,善于寻求多种答案。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确定性、单一性。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指向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找多种答案,而不是求一种结果,这就可能帮助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获得更多的创造成果。
第五,勇敢地去尝试。大胆地尝试,也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方法,许多中外画家如齐白石、李可染、凡高、毕加索不就是通过大胆地尝试开创了一代画风吗?大胆地尝试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的好办法,尽管尝试不一定会产生直接创新成果,却可以得到创新的萌芽。
四、评价拓展,鼓励和促进创新
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第一,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第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探究与创造中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