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的居家养老康复模式初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共享经济下的居家养老康复模式初步探讨

刘少青雷越

刘少青雷越

(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共享经济下的老年居家康复模式研究,提出对未来我国发展新型康复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共享基础上,结合居家养老康复及健康宣教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共享经济;居家;养老;康复模式;探讨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具备“老年人口庞大”、“未富先老”和“速度快三大特征[1],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非常严峻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共享经济的时代,共享汽车、共享美食、共享住房、共享移动电源、共享支付等等,各种共享产品层出不平。通过手机APP去下单,会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上门,提供按摩放松、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简单的,非侵入式等多项康复治疗服务,让共享经济在康复领域得到延伸。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许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康复服务需求激增。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左右[2]。康复治疗师上门是趋势,因为有大量病人需要居家康复[3]。同时,社会上还有大量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若是这两部分人都选择住院,将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同时居家康复、养老可以提高患者(老人)的生活质量。

当前,尽管“共享康复”这一业态发展迅速,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隐患,康复治疗师的人身安全和服务的质量该如何保障是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一个是治疗师到这些老人家里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他们本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另一个是医疗安全,康复治疗师到了患者家里去提供的这些医疗康复的服务,一旦发生了不良反应,患者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首先,我认为康复治疗师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这种服务,而是要求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让治疗师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从医疗安全上来说,并非所有的医疗康复服务均可在患者家里开展,需探索能够开展的这些服务项目和范围。“比如有一些简单的推拿放松,还有关节的活动,在一些是有限的范围提供上门的康复服务(是可行的),还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必须还是要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的人员。“

共享康复”、“网约康复”涉及到一个关键点之—是病人网约康复还是医疗机构网约康复?两种模式存在质的差别,前者由于没有医生参与、缺乏连续性,因此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而后者则由于对医疗康复质量负责人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康复治疗师上门服务执行的是医嘱,在医疗机构的医和管理人员监督下完成康复服务,康复质量和疗效有保证,同时雇佣治疗师的主体为医疗机构,也无须担心上门服务的人身安全。

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提高其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居家康复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应的康复方案,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诸如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患者在家里训练ADL更接近现实,对训练后ADL保持具有优越性;其次,患者在家里训练,心情更放松,兴趣更高,为ADL快速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有关居家康复应用于脑卒中的研究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认为居家康复能有效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5]。在我们进行居家康复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知识普遍缺乏,认识不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回家后缺乏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方面需要依赖家属照顾,家属同时也缺乏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和技术,这就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继续加重及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共享康复的便捷之上,采用居家康复模式并结合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规范化康复宣教。通过康复宣教的实施,使患者及家属深入、细致、全面了解康复疾病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能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计划中,选择康复最佳时机,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参与不可忽视,即不仅强调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倡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患者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时,家属渴望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便能有效地参与到家属的疾病的治疗中并协助患者进行积极地康复锻炼、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本人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讲,在共享康复基础上,结合居家康复和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有效的康复宣教,在不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支出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或施治者都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同时能减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卿,欧阳青,屠其雷,龙华,张晓龙.北京市东城区居家养老辅助器具使用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02):234-238.

[2]丁志宏,曲嘉瑶.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有照料需求老年人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9,41(02):87-99.

[3]毛秀珍,贾玉平,王茵.科技创新助推浙江健康养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今日科技,2019(01):57-58.

[4]李长远.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优势、掣肘因素及推进策略[J].宁夏社会科学,2018(06):161-167.

[5]马林,刘艳云,杨亚民.以创新创业加速科技养老产业发展[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05):43-46.

[6]戴志鹏,马卫平.“体育+医疗+养老”干预老年健康的路径构建[J].老龄科学研究,2018,6(09):55-66.

【基金项目】: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编号:AZJKY20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