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仪美江苏省扬州中学
【摘要】乐感在音乐艺术的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音乐特长生的生命。所以,在音乐学习中,重视乐感培养十分重要。提高兴趣是前提,丰富知识是策略,强化技巧是关键,让音乐融入人的情感而存入人的心灵之中是根本。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乐感的缺失乐感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46-02
乐感,从字面上理解即为对音乐的感觉。是人对音乐艺术的感悟、理解、模仿、联想等综合的能力。而乐感是表演者的生命,它决定表演者表现的音乐是“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还是“平淡无味”、“味同嚼蜡”,乐感在音乐艺术的表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起乐感,颇有感触。现在中小学的音乐特长生普遍存在乐感缺乏的问题。不少学生的音准基本没有建立起来;音乐没有表现力;或是音乐尚能微微动听但也不能感动听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对这些艺术特长生乐感缺失的原因和如何培养乐感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特长生乐感缺失的原因
1.单纯强调技术,音准没有建立。
在学生早期学习音乐时,老师单纯地强调表演的技术、方法、姿势等,传授时更多地只是从理论上、动作上要求学生必须怎样,很少让学生去聆听自己唱(奏)出来的声音效果、质量好坏。忽视音乐本原的东西,对声音的关注,忽视乐感的培养。一些教师的施教方法与文化课的教法相似,使学生满脑子尽是零碎的音乐知识而独缺艺术感知。学生机械地通过技术控制自己的运动系统将乐谱还原成声音,被动而放纵地练习更使学生连最基本的音准概念都不能建立。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这就使得学生原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随之淡去、消失,乐感是不能光凭逻辑来获得的,而是从用心体验、感受及熏陶中获得的。
2.机械的技巧练习,使音乐没有表现力。
在音乐教学中,有的老师很少示范,也不要求学生去聆听、欣赏音乐家范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象没有感性认识,有的只是老师用语言文字对作品和音乐符号的描述。于是,学生机械进行技巧练习,至于为什么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去体现?怎样的表现手法才是符合音乐内容的演奏一概不去关注,学生也只是照着乐谱把音符和音乐符号生硬的扒出来。造成了基本练习与音乐表现相互脱离,表现出来的音乐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表现力、没有灵魂。空有技术,学生成为技巧的奴隶。殊不知,技术是为情感表达而服务的。
3.片面追求考级,使特长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考级原本是为音乐学习(老师教和学生学)做一个鉴定。随着“音乐特长生升学加分”考级热一直在飚升。单纯的考级开始变味,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试机构为抢生源不惜降低标准;家长也逼迫不具音乐天赋或对音乐毫无兴趣的孩子学习音乐并参加考级。考生为考级而考级。赶进度、只练考级作品、不能广泛的接触各类音乐作品,造成学生对音乐作品缺乏理解,音乐的基本功不扎实。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拔苗助长,追求短期效益,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家长的逼迫、打骂、或利用奖励刺激的错误方法,使原本热爱音乐的孩子也想远离音乐,本来天赋挺好的孩子,从而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甚至走到了痛恨学习音乐的极端。在这种功利的驱使下、这种缺失兴趣和乐趣的音乐学习,带来的最终的效果、质量可想而知了。
二、特长生乐感的培养
1.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1]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把维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选择学生喜爱的、适合的、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努力创设宽松的、愉悦的、艺术的教学环境,使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音乐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积极的获取知识,享受过程的美丽和成功的喜悦。不少喜欢音乐的学生认为:“因为爱它,才会去了解它,并真正读懂它,把它变成一种享受。”所以,学生喜欢的音乐,学习起来自然感兴趣。学习兴趣越强烈学生就越能积极主动地学、持久地学。
2.多聆听,学会听,学会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拥有音乐的耳朵就有一种感悟音乐的能力。听觉上的直接刺激会让人比较简单快速的触及到内心,即从心中慢慢有感觉,直至领悟。所以,关键的关键是在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经典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方式演绎的音乐,了解多种多样的音乐。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这样才能增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丰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不仅要聆听他人的作品,还要多启发学生会“聆听”自己的歌声和琴声。哪些声音是与作品的内容相吻合的,哪些声音破坏了乐曲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对声音产生追求与想象,而不仅仅满足于把音符唱(弹)出来。只有学会了“用耳朵来练唱、练琴”,用心去与音乐对话,才能极大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自己唱(奏)出来的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取悦了自己的同时也使周围人得到了欣赏,产生情感共鸣。
3.多唱旋律,培养内心音乐歌唱性。
旋律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没有歌唱就没有旋律,旋律都具有歌唱性质。多唱旋律,以歌唱的方式可培养表演者内心的音乐流动感和音乐的表现力,歌唱也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的语言和生活的语言是息息相通的,像说话一样。每个乐句都有它的语气、走向及核心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试着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如:力度、速度等)像说话一样去演唱要表现的作品,体会音乐语气的变化会带来音乐形象的变化,让学生通过鉴别得到怎么样的表现手法才能符合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记得学校社团里一个学生表演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他无论从外在的气质和舞台的台风都无可挑剔,可就是没法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艺术。于是,我就给学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演唱主题,让他们自己去体会。通过演唱学生才知道音乐表演不只是把原谱再现,而是用心地根据音乐情绪把它表达出来。这位同学这样写到:“在练习《二泉映月》乐曲时,老师说音乐如果失去了情感,就会变得怪怪的。哪怕音符、节奏都准确无误。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特意用不同的方式给我们唱了三遍《二泉映月》,虽然曲调都是一样的,但是前两遍都将这首二胡名曲所传达的境界完全毁了。尤其是第二段,由于节奏中规中矩到呆板,在老师‘唱’的过程中就有些听不下去了,甚至觉得这种死板的音乐还不如第一遍‘欢快’型的。在以前认为练琴就是拉准节奏不要错音,中途尽量不要断就可以了”。
学生内心有歌唱的感觉,就会对每一句音乐的语气有细腻的体会,学生的内心就会有对一个理想音响追求,就会在作曲家的基本规定的范围内,对新的听觉感性结构样式的想象能力。表演出来的音乐就不是作曲家乐谱的再现,也不是别人音乐的模仿,而是自己独特的艺术再创造。表现出来的音乐有思想、有情感,有了灵魂,达到人乐合一的境界。
4.多学点人文知识,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力、想象力,也是培养乐感不可或缺的内容。
文学主要是一种视觉语言,音乐是一种通过音响说话的语言。这两种艺术的精髓都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通过各自独特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的修养可以促进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音乐家创作,是内心的宣泄,情感的流淌。表演者遵循和把握作曲家的基本意图,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创造地将作曲家的乐谱还原成实际的声音。文学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作曲家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奏出优美动人、触动灵魂的旋律去和别人交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练习某个作品时,首先多聆听让自己被音乐感动,随后多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品知识、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等人文知识,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领会音乐蕴涵了什么,更好地从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和组织结构,布局及句法表现方法等方面详细分析和研究。最后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一切音乐演奏手段和技巧,完整地、准确地、灵活地表现该乐曲的音乐形象,唤起音乐的生命。充分发挥音乐表现力,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动人,也会给听众以高雅艺术的享受。我的一个学生吴宁卉同学说:“至今依然记得那首钢琴曲《初雪》,在电子琴上把它顺下来时,妈妈听后的反应是想睡觉。”老师说:“这首曲子不要当平时弹练习曲的感觉,要有歌唱性、要去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于是,我上网查《初雪》的范本,听完后真的陶醉在那一片宁静的天地里。这时我才明白:即使是一首技巧并不难的曲子,也可以弹出境界来。说到底,培养乐感就是要去感受音乐。当然,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感受不一定要与作曲家的想法一样,但一定要有自己基于音乐的见解。有的音乐是可以靠自己的感觉加以发挥的,但在了解一定背景之后,就要将这种感受细化,作曲家的感情和作品的特色一定能揣摩出来”。
5.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培养乐感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趣味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其基本特征就是表演者通过控制自己的运动系统使乐器或声带发出符合审美理想的音响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而这种控制能力并非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学习与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当然,这种练习是有别于单纯的机械练习的。
表演者根本的任务不是单纯地将作曲家的音乐符号还原为声音,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些声音规定可能具有的审美价值。当学生内心有了歌唱的感觉,也知道了音乐所表达思想内容和情绪,对音乐也有了正确而独特的理解,更知道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去演绎,但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表演技术和技巧,一样也不能把音乐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在教学中,加强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听觉感性结构样式的形象能力。有了高超的音乐表演技巧才能帮助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想象转化成音乐形象,学会用音乐语言来倾诉心声,而不是作曲家的乐谱再现、不是对别人音乐的模仿,而是自己再创造的表演。使自己的演奏成为有灵魂的、鲜活的、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打动听众心灵的音乐。但要强调的是切忌单纯的练习技巧,必须结合音乐作品来练习。否则,也只是单纯的音响而已,没有音乐的灵魂。
总之,乐感越丰富敏锐,越能很好的表现音乐。所以,在音乐学习中,提高兴趣是前提,培养乐感是重点,丰富知识是策略,强化技巧是关键,让音乐融入人的情感而存入人的心灵之中是根本。
参考文献
1黄荣.浅谈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科教育,2008.4
2佚名.听钢琴教育家周铭孙谈谈——音乐感[C/OL].北京百强天天艺术招生网.钢琴,200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