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护理

张荣琴刘玉珍

张荣琴刘玉珍(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831100)

【摘要】目的讨论排尿护理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对7例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清洁导尿、膀胱训练、饮水指导等措施进行排尿护理。结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合理运用,以保持患者规律的排尿、减少残余尿量(<100ml)、以避免出现肾脏返流、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可以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排尿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护理的关键环节,对提高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是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排尿护理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医诊断为痿病,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四肢瘫属于中医“痿病”范畴。主要病机在于督脉损伤,经脉不通,肾阳虚衰,兼有瘀血阻滞。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将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及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对泌尿系的影响主要是排尿障碍,可导致尿液反流,肾积水,泌尿系感染,肾功能减退或肾衰等。我科2012年收治7位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饮水指导等护理方法,改善了患者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病例均为2012年于昌吉州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年龄在18-32岁,其中男性6人,女性1人。

1.2护理方法

1.2.1清洁导尿

清洁导尿是指在清洁(即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

1.2.1.1清洁导尿的原则

①每4~6小时导尿一次,或根据摄入量而定。②理想膀胱容量300~500ml。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正常女性残余尿量不超过50ml,正常男性不超过20ml。残余尿量>100ml,需要采用导尿等方法辅助排出。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

1.2.1.2清洁导尿的频率

①完全不能自主排尿患者,频率为3~4次/日②部分自主排尿患者,频率为1~2次/日。每次导尿出的尿液一般以400ml左右(生理性膀胱容量)为宜。残余尿<80~100ml时停止清洁导尿。

无论是无菌性间歇导尿还是清洁间歇导尿,在进行导尿前1~2d教会患者按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在摄入水分,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

1.2.1.3清洁导尿的禁忌症

①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②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插管者或不能按计划导尿者。③尿道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尿路梗阻和膀胱颈梗阻。④可疑的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⑤膀胱容量小于200ml。⑥尿路感染。⑦严重的尿失禁。

1.2.1.4清洁导尿常见的问题

尤其是脊髓损伤后长期使用间歇导尿患者,会出现菌尿。可用膀胱冲洗法:采用生理盐水50ml/次,反复冲洗10-20次的改良膀胱冲洗法。冲洗过程中多次采集尿样本进行半定量计数,比较菌落数变化,可以确定感染来源。

1.2.2膀胱训练

1.2.2.1膀胱训练是通过患者的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的损害。

1.2.2.2操作方法

习惯训练是基于排尿规律安排患者如厕时间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提醒患者定时排尿,还可保持患者会阴部皮肤干洁。应鼓励患者避免在安排时间以外排尿,但这在尿急时常会难以控制。

对于因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而产生尿急症状和反射性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延时排尿。护理目标为形成3-4h的排尿间期,无尿失禁发生。

1.2.2.3代偿性排尿训练

①Valsalva法: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②Crede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力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返流到肾脏。

1.2.2.4意念性排尿训练

适用于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每天督促、询问训练情况。

1.2.2.5反射性排尿训练

在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大腿上1/3内侧,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均为辅助性措施。叩击时宜轻而快,避免重叩。击频率50~100次/min,扣击次数100~500次。

1.2.3饮水计划

1.2.3.1制定饮水计划的目的能使神经源性膀胱接近正常舒缩功能,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1.2.3.2如何制定饮水计划

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措施。早中晚餐餐前20分钟至餐后1小时进水400毫升:早餐(8-9时)、午餐(14-15时)、晚餐(20-21时),两餐之间间断饮水300毫升,晚餐后至睡前间断饮水200毫升。膀胱安全生理容量400ml,每次饮水量以450~500ml为宜,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胱容量达到400ml左右。每日总尿量1000ml左右。

饮水和排尿的间隔一般在1~3h,与体位和气温有关。卧位和气温低时排尿间隔缩短,反之延长。①可选用间歇导尿:制定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如果患者完全不能自主排尿,使用频率可以为3-4次/日;如能部分排尿,使用频率1-2次/日。每次导尿出的尿液一般以400ml左右(生理性膀胱容量)为宜。残余尿<80-100ml时停止清洁导尿。

2结果

通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饮水指导促进膀胱排空,以建立患者规律的排尿的排尿习惯、减少残余尿量(<100ml)、避免出现肾脏返流,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5],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排尿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护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清洁导尿、膀胱训练、饮水指导有利于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清洁间歇导尿不仅减少留置导尿带来的不便,而且其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患者掌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以及回归家庭和社会。膀胱训练可使患者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也有利于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避免泌尿系感染[6]。我们通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饮水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避免了因膀胱残余尿量过多而造成的尿液反流,减少了泌尿系感染发生,保护了肾脏功能,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丽梅,何瑞琼,陈毅怡.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2(31):1971-1972.

[2]江中群,姚荣惠.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11,3(15):249-250.

[3]蒋芙蓉.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当代护士,2010,1(1-3).

[4]翟程花.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4):500-501.

[5]丘卫红,朱洪翔,张百祥,等援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6]岳小瑞.间歇清洁导尿配合膀胱训练对截瘫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97-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