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县第二初级中学张秀芝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教学中,我教你学的方式造成了师生之间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呵护学生的个性。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四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不但有天文地理知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还包含着医药学、哲学等内容。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的语言。但是汉语言又最朦胧、模糊,且多义。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磨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
4.抓住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征,学生理解中的艺术人物理应不同,这给我们鉴赏人物提供了求异和创新的可能。我们不应也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我们在分析文学形象时,应以一种辩证的理性面对学生有创性的思考争鸣。
三、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绝对地学生化。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鲜明的“规定性”。因此,“多元解读”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