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术前肌注鲁米那过敏致典型的固定性药疹的观察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2例术前肌注鲁米那过敏致典型的固定性药疹的观察处理

郑燕妮

郑燕妮(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湖北保康4416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216-02

鲁米那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临床常作为术前用药,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后遗作用、耐受性、依赖性,但皮肤过敏反应较少见。我院普外科于2011年7月收治1例单纯性甲状腺瘤患者,11月收治1例混合痔、肛门瘙痒症患者,手术前肌注鲁米那0.1g后出现典型的固定性药疹,经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危险期。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31岁,因“左侧甲状腺瘤”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于入院后第三天在臂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瘤切除术,术前肌注鲁米那0.1g后患者即感浑身发痒,术后口唇、口周围、四肢、会阴部散在分布固定紫红色斑块,压之褪色,术后第二天紫红色斑块部分出现水泡。该患者入院时已告知医生自己是特殊过敏体质,但没有鲁米那过敏史,并且口唇、口周围、四肢、会阴部还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术后立即申请皮肤科医生会诊,考虑为鲁米那过敏所致的固定性药物疹,即予痒苦乐民1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每日一次;强力解毒敏4ml,肌肉注射每日二次;苯海拉明25mg口服每日三次;炉甘石洗剂外涂皮损处每日数次。治疗2天后,患者皮损处水泡部分糜烂、渗出,增加炉甘石洗剂外涂皮损次数,注意皮肤清洁,一周后患者皮损处糜烂、渗出减轻,水泡结痂,患者要求带药出院继续治疗。随访,1月后痊愈。

例2,女,40岁,因“混合痔、肛门瘙痒症”于2011年11月14日入院择期手术,询问过敏史时,患者告知既往有不明药物过敏史,症状类似例1,治疗2月后痊愈。入院后行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未使用任何药物,于2011年11月16日手术,术前肌注鲁米那0.1g后出现全身皮肤多处痒感,术后患者皮肤痒感明显,口唇、口周围、双手虎口处、会阴部、双脚背及内、外踝处散在分布固定紫红色斑块,自觉斑块处发痒、麻木,患者极度紧张、恐惧,护士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10mg,并申请皮肤科医生会诊,考虑为鲁米那过敏所致的固定性药物疹,即按例1治疗方案予以治疗,一月后患者水泡结痂,脱落处皮肤覆盖新的表皮,无感染发生,要求回家治疗。

2观察及护理

2.1加强心理护理:本报告中2例患者属于特异过敏体质,对用药非常担心,有后怕感,用药前反复询问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专业护士此时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消除其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过敏反应发生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劝导,有效地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例1患者出现皮肤痒感时非常镇静,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自己是特殊体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处理,恢复较顺利。例2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时极度紧张、恐惧;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和护理,经过主管医生、护士、皮肤科医生等多方沟通,最终才同意配合治疗、护理。

2.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及时修剪头发、趾甲,每天进行皮肤清洁,勿用热水、肥皂洗澡,勿曝晒;不要揉眼睛,以免发生险缘炎等;多喝开水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并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禁止使用已明确致敏的药物,慎用可疑的药物。

2.3皮损的观察及处理:可采用暴露疗法,室温保持在26℃~28℃,湿度50%~60%,在皮肤折皱处涂以爽身粉以防粘膜破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坏死上皮及时清除,翘起皮损可剪除,如有水疱,消毒后抽出疱液,糜烂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涂炉甘石洗剂。会阴部及皱襞黏膜处,可用温热生理盐水清洗,尤其是大、小便前后,会阴部粘膜糜烂渗出严重时,可用1%呋喃西林清洗或湿敷。用0.5%红霉素眼药水保护眼结膜、角膜等,经过以上处理,水泡干燥结痂脱落,痂皮大部分脱落,皮疹消退,无感染发生。

3讨论

固定性药疹:常由磺胺、解热镇痛类、吡唑酮类及四环素类等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发生于口腔、外生殖部位者,常发生糜烂、疼痛。停药1—2周后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长时间不退。再服该药时,可在原处及他处出现紫红斑。本报告中2例患者术前肌注鲁米那后出现典型的固定性药疹在临床上确实很少见。通过有效的沟通,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的度过危险期。因固定型药疹为医源性疾病,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

3.1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患者,每次用药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牢记自己的已确定致敏药物及可疑致敏药物,尽量减少或避免用药。

3.2已确诊为过敏药物,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嘱病人牢记,并将其记入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以后每次看病时主动告诉医生。在床头挂醒目标识、记事牌上记录以提醒相关医护人员。

3.3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注意观察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不适等,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停止可疑药物,及时采取抗过敏处理,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