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
湖南省祁东人民医院421600
【摘要】抗过敏药物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类药物和色酮类药物,本文即将探讨的是抗组胺类药物和色酮类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关键词】抗过敏药物;支气管效果;治疗作用
Theroleofanti-allergicdrugsinthetreatmentofbronchialasthma
【Abstract】Allergymedicationisanimportantmeansforthetreatmentofbronchialasthma,allergymedication,includinganti-histaminedrugsandcolorTZDsdissertationwillexploretheroleofanti-histaminedrugsandchromonesdrugsinthetreatmentofbronchialasthma.
【Keywords】allergymedication;thebronchuseffect;therapeuticeffect
1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1.1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的类型
最早期的抗组胺类过敏药物包括溴苯吡胺、克里马丁以及溴苯那敏等等,这类药物治疗哮喘的作用显著,但是患者服用后悔有较强的嗜睡感,因此,使用范围并不广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出现,代表药物为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替利嗪等等,这类药物不会通过血脑屏障,不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但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率失调,因此,应用范围也得到了一些制约。近年来,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第三代抗组胺类药物相继出现,治疗哮喘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的提高。
1.2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1.2.1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早期的抗组胺类过敏药物包括溴苯吡胺、克里马丁以及溴苯那敏以及第二代药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替利嗪等在口服后会出现支气管扩张效应,相关的研究调查发现,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可以将呼气的容积增加2.58%到9.28%,且这些抗组胺药物对于支气管的收缩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物,保护作用也更加的明显。
1.2.2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的抗炎症作用
抗组胺类过敏药物除了具备支气管扩张作用之外,还具有抗炎症的作用,其用药的机理是通过减少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少黏附分子的表达,继而发挥出抗炎症的作用,近些年来,有关专家还发现,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嗜酸类粒细胞的产生,降低呼出一氧化氮的含量。刘天平等研究了8例轻度哮喘持续发作的患者,分别使用地氯雷他定及地夫可特治疗三周之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些改善,嗜酸粒细胞中的趋化因子也得到显著的下降。因此,抗组胺药物会通过对嗜酸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和活动产生负性影响,对细胞的蛋白酶、生长因子、康蛋白酶等产生影响,下调哮喘气道变态反应的发生。
1.2.3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早在1997年,VanCanse等就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了Meta分析,对582例患者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对557例患者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抗组胺药物对于患者气道的扩张作用很小,但与嗜睡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此外,抗组胺药物的使用还会产生食欲异常、体重增加、头痛、口干等副作用。在1998年,Baena-Cagnani[3]等对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对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对818例季节性哮喘合并鼻炎患者使用孟鲁斯特10mg、地氯雷他定5mg治疗四周后,证实,两种药物都可以有效的减缓哮喘的症状,且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2色酮类抗过敏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2.1色酮类抗过敏药物的类型
色酮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介质的释放,稳定肥大细胞膜,主要包括色甘酸钠和尼多考米钠两种。早在1972年,英国医学研究协会和美国变态反应学会对甘酸钠干粉剂的治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证实将原有治疗方案中加用甘酸钠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哮喘的症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治疗哮喘症状的治疗等级,并且证实年幼患者对色酮类药物的反应性较高。近年来,Yoshihara[4]对189例6岁以内的哮喘患者使用色甘酸钠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哮喘发作的初期,使用色甘酸钠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
2.2色酮类抗过敏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2.2.1色酮类抗过敏药物的支气管收缩的抑制作用
色酮类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一些常见激发剂引起的哮喘,如变应原、冷空气以及运动等因素引起的哮喘,尤其是对运动类因素引起的哮喘治疗作用显著,早在2002年,Spooner[1]将280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证实,在运动激发前的15到60min吸入尼多考米钠可以有效抑制由于哮喘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也可以缩短支气管痉挛的恢复时间,因此,有关专家表明,常常运动的哮喘患者可以在运动前使用色酮类抗过敏药物以便预防哮喘的发生。
2.2.2色酮类抗过敏药物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在2006年,Guevara就色甘酸钠与激素类药物治疗哮喘的疗效进行和分析,分析的对象包括1279例儿童哮喘患者和321例成人哮喘患者,分析结果证实,在儿童以及成人哮喘患者中,与色甘酸钠的治疗效果相比,吸入激素的患者具有较高的PEF值和FEV1值,与此同时,吸入激素与更低的哮喘评分、更少的哮喘发作以及更少哮喘急救性支气管扩张的应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副作用的反映方面,色甘酸钠与激素类药物无显著的差别,总之,激素类药物在治疗哮喘患者的控制作用优于色甘酸钠。因此,色酮类药物虽然对哮喘的治疗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就肺功能、症状以及地道反应性而言,色甘酸钠的治疗效果不足激素。
参考文献:
[1]姚欣,何海艳,杨妍,殷凯生.抗过敏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12(05):113-114
[2]FardonTC,LeeDK,HodgeMR,etal.Additionoffexofenadinetoinhaledcorticosteroidtherapytoreduceinflammatorybiomarkersinatopicasthma.AnnAllergyAsthmaImmunol,2005,95:25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