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黄冠铭

钦州市国土资源局钦南分局广西钦州市535000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土地的需求量迅速飙升,但由于中国人口大国的现状使得人均农耕土地面积与实际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提高农耕保护面积,保护好农耕土地资源,并且能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是当前政府与社会每一个人士都应当面对的问题。这篇文章从土地规划的大局下如何有效保护耕地面积出发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问题;处理

一、土地利用规划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

建设用地需求连年增加与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之间的尴尬矛盾,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的已经非常明显。耕地面积决定着我国立国安邦的稳固性,伴随着经济脚步的加快与工业产业的升级以及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耕地资源越来越有限。

1,耕地资源保护。中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不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可见中国人口对土地的依赖性是多么的强,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耕地资源的重要性。我国共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到261.16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再去除戈壁、沙漠等不可利用的面积,可利用的国土面积非常有限;同时我国人口基数也在不断扩增,人增地减的趋势会越发严重。因此,耕地保护刻不容缓。当然,社会上依然存在不合理用地以及违法占地的现状,如果这种问题不及时解决,那么,人地之间的矛盾问题会越发严重,同时还会涌出一系列的恶性问题。因此,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当前的矛盾势在必行。

2,土地规划方案影响耕地保护计划。耕地保护制度与节约用地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因此,在保护耕地的众多有效措施中,土地规划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相关项目开展的重要依据,是开展其他项目的重要方针与措施,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二、土地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措施

土地规划方案影响着城市规划方针,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之所以制定土地规划方案,就是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规划是总体方案,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成熟的整体体系,是由众多分部分组成,如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等,是参照城市划分规模进行划分的,每一个级别的规划其作用不同,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的那种规划,必须要参照土地总体规划,并且以此为指导方针和参照依据,并且土地总体规划的地位不容改变更不允许替换。

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用地的不断需求,人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为此,在土地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下(耕地保护制度是土地规划的重要目标),耕地保护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耕地面积缩减比例已经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不能适应当前人口增长的需求,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矛盾。因此,对土地整体规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也是间接保护耕地资源的一种方式。其耕地保护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耕地保护石土地规划的核心目标。土地规划方案在编制时应当以耕地保护为目标,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年代,同时也是我国用地需求最大最紧张年代,然而城市化发展脚步依然在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飙升,已经严重超出上轮土地规划所设置的数据指标,因此,这在一方面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重大的风险和挑战。所以,我国政府开始设定耕地红线,并且要求各级政府,严格守住所设置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指标。

◎耕地保护数量化向规模化转变。实践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对耕地数量进行控制,并不能有效的保护耕地,并且牵扯出以好充次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的实行耕地保护措施,还降低的耕地面积,使最初的目标严重受到冲击。

耕地是确保粮食储备、形成生态格局、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出现打着修改土地规划的旗号,实际却随意调整农田设置的格局,将严重侵害了我国耕地面积,同时我国的耕地面积的生产能力也受到侵害,不仅降低了我国的粮食储备总量,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可持续目标的快速发展。因此,国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对农田合理调整和规划种植,并且还颁布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

划定基本农田和特殊保护农田,对耕地土地进行质量划分;

划分后期,确保设置的基本农田质量要高于调整前期的平均耕地质量,且其他农田比例有所偏重;

加大严重方向,深化研究角度和方向,普及农田集中和农田整备的基本概念,并且对不同等级的农田设置不同的保护标准,适当性的给予相关资金投入,尽快形成集约化与集中化、高标准的种植区域,形成规模化种植的模式。

◎调动公民参与度,对耕地好、保护措施不断优化。对土地颁布实施的政策、方法及手段,虽然对耕地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距离最初设置的耕地保护目标还相差甚远,这时候就需要开辟新途径、寻求新方法、找出新措施,更好的帮助达成最初设置的土地保护目标。国外成功案例是个不错的参考对象,根据国外案例现实,只有让公众参与到土地规划当中去,才能调动公众的参与度,土地利用的规划效果的就越好,对土地的管理效果也就明显。伴随着国际化脚步的较快,我国也摆脱“闭门造车”的旧方法,不断从各国各地引入新方法、新案例,从而更好的实行耕地保护目标。

三、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护的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对耕地保护口号的大力宣传,公民的参与性与保护意识积极且高涨,土地利用规划越来越重视耕地保护,且在其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由于限制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保护并没有起到其最初应有的功效,依然存在众多的漏洞,应当尽力提出最佳的方案去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

◎健全规划整体体系,完善相关耕地保护制度和标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一个现状就是总体规划越位、详细规划缺位,各个级别的土地规划没有合理的进行范围的划分与明确的规定,使得每级的规划都没有突出、没有重点,最终限制了土地规划的功效。土地总体规划是大局,是整体的规划,各级规划是参照总体规划的基础,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进一步细化。因此,应当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健全的规划体系,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更加契合当代土地利用的现实所需。让总体规划发挥出其战略指导地位,强化各级土地规划的针对性和政策性地位,让每个级别的规划方案都能针对性、有效性的发挥出来,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土地规划利用的最佳效果。

◎及时调整土地规划内容,落实实施管理措施。土地管理部门的核心就是编制土地利用计划,但是,由于土地总体规划的时效性较长,因此,其与社会实际发展的背离性就相对较高,因此,在当前这个动态的市场变动环境下,应当根据社会实际发展变化,对土地总体规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设置土地资源监测系统,实时更新耕地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真实、有效的做好记录,在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之后,及时调整规划的内容,使其更加接近现实建设用地的需求,是土地规划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和可参照性。同时,也应当做好管理工作。在实施相关举措时,应当完善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并且建立一套动态的调节机制,促进土地规划最大化的被执行、利用,帮助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最优化。

◎引入生态基础,促进耕地保护效果。所谓生态基础设施是将以区域和城市依赖的生态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综合整合的关键性网络性的土地空间格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带来的事城市的无规模扩张和土地资源浪费,土地的生命系统严重遭到破坏,如果将生态基础引入到土地规划当中去,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土地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土地原本的生命性,同时可以有效的将土地数量控制在生态安全红线以内,继续发挥土地的功能。

总结

综合以上对土地现状以及我国发展国情的分析,尽管我国土地总体规划设置的相对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市场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土地总体规划仍需根据市场实情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将生态文明引入到耕地保护当中去,并且建立一套动态的调节机制,实时上报数据,实时追踪数据,实时反映数据,从而更好的帮助监管耕地数据的变化过程。最后,需要做好宣传与监管,将耕地保护口号推广到广大市民当中去,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耕地保护过程中来,同时监管部门应当恪守其职,依法办事,对于违法或者触及耕地保护的不良行为产生时,应当依法处理,严肃处罚,必要时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只有全方位的加强耕地保护措施的实施,才能最大化的做到耕地保护的最佳效果,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2013

【2】钱文荣,葛雄灿,姜炳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预测方法研究──兼论合理解决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增长的矛盾[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

【3】窦洪桥.基于耕地保护目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研究[J]南京大学.2012

【4】周弼农.不同类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3

【5】毋晓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邮电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