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

/ 2

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

刘芳秀周红梅刘芳铭

西北民族大学

【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对对不同类型肺气肿的诊断情况及不同类型肺气肿在CT扫描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不同类型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肺气肿患者的CT表现及CT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中,全小叶型37例,小叶中央型28例,瘢痕旁型12例,间隔旁型13例。全小叶型肺气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肺纹理稀疏,广泛的低密度病灶;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片状的低密度阴影、无壁;瘢痕旁型肺气肿患者主要表现为囊状低密度阴影、纤维化病灶;间隔旁型气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区域的有壁的片状低密度阴影。结论16排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可以直观、准确的观测肺部纤维化病变程度、病灶范围、病变类型,对不同类型肺气肿的诊断特异性强。

【关键词】16排螺旋CT;不同类型肺气肿;CT表现;临床应用

肺气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主要因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环境污染、吸烟、职业性粉尘等因素导致气道壁破坏、气道壁弹性降低、肺体积增大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1]。肺气肿发病缓慢,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头痛、气促、胸闷、紫绀等症状。容易引起自发性气胸、左心衰竭、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肺气肿患者发生病理改变时肺部有明显病变,所以采用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2]。16排螺旋CT可以全方位、多层次捕捉图像信息,通过高分辨率使图像清晰成像并进行数据后处理,可以明确诊断肺气肿的病变类型,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CT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肺气肿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符合WHO关于肺气肿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头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排除肺癌、尘肺、矽肺、肺结核患者,所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实验,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60.7±2.1)岁。

1.2诊断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在深呼吸屏气后进行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20mAs,层间距为10mm,层厚为20mm,矩阵512×512,螺距1375:1,机架旋转一周0.8s。标准算法重建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数据图像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不同类型肺气肿CT表现

90例肺气肿患者中,肺部均发生病理性改变,肺部轮廓大致对称,肺气肿患者常合并多种肺气肿类型。本文中7例为单发型肺气肿,其余81例均合并有多种类型的肺气肿。且有23例合并有肺大泡,7例合并有肺部感染,3例合并肺部结节。

37例为全小叶型肺气肿,合并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主要损伤部位在腺泡,有肺部扩张现象,为肺纹理稀疏、断裂,边缘模糊,有广泛的不规则、无壁的低密度病灶,正常肺组织极少。

28例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6例为单发型,其余22例均合并有间隔旁型肺气肿,其中还有4例合并全小叶型肺气肿,7例有瘢痕旁型肺气肿。所有患者的细支气管受到明显损伤,有扩张现象。病灶集中在肺小叶的中心部位,CT显示有小片状的低密度阴影、无壁。

瘢痕旁型12例,均合并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主要病变部位在肺部上缘的纤维斑块附近,常并发于其他类型病变,CT显示有囊状、放射状低密度阴影、纤维化病灶。

间隔旁型13例,其中单发1例,其余12例均合并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CT显示胸膜区域的有壁的片状低密度阴影,呈垂直排列的细线型阴影。

2.2肺气肿合并病变的CT表现

2.2.1感染

7例合并有肺部感染的肺气肿患者中,感染部位在肺下部有3例,呈“假空洞”影像,有不同大小的类圆形、发散形低密度病灶,且呈层状、簇状排列。左上肺和右上肺各2例,主要见实质区发散形低密度病灶,有呈“假蜂窝”影像。

2.2.2结节

3例合并肺部结节中,右上叶、左下叶基底段胸膜下方、右肺尖纵膈各1例。肺气肿病变基底层向纵膈内部突入,可以明显观测到分叶状影像,有“假胸膜凹陷征”影像。

2.2.3肺大泡

23例合并有肺大泡,肺纹理模糊,有多个间隔组成的薄壁,透光区有明显的缩小或者扩张现象,肺泡的含气量增加,肺组织受到压迫。

3讨论

肺气肿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群,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气道过度膨胀、变形,使肺容积明显增加,形成肺气肿[3]。肺气肿主要因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除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外,还有气促、呼吸音延长、呼吸困难、桶状胸、肺部啰音、心率加快等症状。吸烟、大气污染也是肺气肿的诱发因素。肺气肿的类型较多,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老年性、间质性、代偿性、灶性、旁间隔性、α抗胰蛋白酶缺乏性,按照肺气肿的病变组织部位分为全小叶型、小叶中央型、间隔旁型、瘢痕旁型,单纯肺气肿情况较少,多数患者常合并有多种肺气肿类型,如全小叶型肺气肿合并有小叶中央型,瘢痕旁型合并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等[4]。所以,早期明确诊断肺气肿类型可以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对患者也至关重要。以往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胸片检查、肺功能测定可以明确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肺气肿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病例改变不明显,所以传统胸片检测容易漏诊,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5]。随着临床对肺气肿的深入研究和实验证实,采用CT诊断的优势逐渐突显,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在常规CT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对病变结构进行逐层扫描,成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大,从而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类型、病理改变情况。16排螺旋CT不仅可以探测范围为5mm的部位隐匿的间隔旁型肺气肿,还能探测范围为2cm肺内部实质性间隔旁型肺气肿病变。全小叶型CT显示正常肺组织受到破坏,无壁低密度阴影逐渐扩大,血管束明显减少[6]。CT可以扫描出小叶中央型10mm以下的低密度簇状病灶,瘢痕旁型肺气肿肺部有不规则的结块低密度病灶、斑型病灶,直径约为1.5cm。

CT诊断利用三维立体成像及定性、定量分析,直观、准确的判定肺气肿患者肺部病理改变情况。16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准确判定肺气肿的病变类型,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高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汉,张伟,罗玉等.肺气肿的CT表现和临床价值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588.

[2]孟淑华.探讨肺气肿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91-2292.

[3]马建勇,张雷,高煜等.肺动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表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4):671-672.

[4]陈正君,刘勇,宋震宇等.心电图及X线胸片与CT综合诊断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3):456-458.

[5]孙伟.用CT诊断慢性肺部间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462-463.

[6]张军汉,张伟,罗玉等.肺气肿的CT表现和临床价值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507.

作者简介:

刘芳秀(1985.08-),籍贯:河北省保定市,专业:临床医学呼吸内科,职称:影像技师。